今年十一月,勵馨基金會與服務對象共同創作的本土陰道故事──《拾蒂》舞台劇迎來最後一次的大型演出,從2005年首次引進《陰道獨白》以來,已過了近二十年,台灣性別公義之路也風起雲湧,許多性/性別暴力的倖存者站出來,陳訴受創的經過。這是倖存者復元之路重要的一環,也是台灣性別意識進步的重大展現,而身處在台灣社會的我們,不能、也不應置身事外。
懷抱著這個理念,在《拾蒂》最終場之際,勵馨基金會、蒲公英性創傷復原中心與高雄貳拾少女培力基地共同舉辦作品展,展出服務對象的創作結晶,使民眾觀賞《拾蒂》的同時,也能透過一幅幅創作、一個個手工製品,看見服務對象的心路歷程。
隨著時代演進,《拾蒂》劇本也不斷更新,加入不同性別故事,訴說更多元的議題。在《拾蒂》最終場中,一個個宛如小精靈般的演員,原本歡樂的玩著遊戲「大風吹」,卻在不知不覺間,道出像是「吹……有離婚過的人!」、「吹……有被性侵過的人。」等服務對象生命中的傷痕,而隨之冷凝的氛圍,使觀眾也沉浸其中,感受服務對象所背負的不可言說之重。
此外,透過觀看演出,觀眾也得以憶起台灣重大性別事件,例如鄧如雯殺夫案,演員們身著血紅色的戲服,狂亂地舞動,彷彿重現了當事人的無助與倉皇;在「葉永鋕」片段中,一句接著一句的台詞,與拔河的意象相互映襯,呈現玫瑰少年當年所處的拉扯與掙扎,而最後呼喊的那句「別再有人中途下車」,喊的是一個心碎母親的心聲,也是整個台灣社會的龐大缺憾。
劇場外陳列的,是勵馨所服務的倖存者親筆繪下、親手製作的作品,有些色調灰暗、線條恣意揮舞,繪出服務對象在創傷風暴下的抑鬱、混亂、或悲或怒的感受;有些服務對象創作的是自己的自畫像,色塊鮮亮明豔,但在繽紛色彩中的人像卻緊抿著嘴,看不出一絲情緒……還有一個個用拼貼布縫製而成的娃娃,有著別出心裁的衣著跟髮型,並用鈕扣等小道具縫上眼睛,娃娃面帶微笑,表情平靜,卻讓人看了更心疼。
「我想告訴你,我已經長大了。」、「不管你選擇做或不做,你都是最棒的。」、「傷依然在,但生命的裂縫也是陽光進來的地方」、「you will see the light。」這些直指人心的語句,是作品說明,也是服務對象對生命、對受傷的內在小孩、對此時此刻緊抱的自我,最真實的吶喊。
不論是哪一種創傷,復元都可能是艱難而漫長的,透過服務對象的藝術成品,我們更看見其復元歷程的不容易,以及他們所展現的、令人感佩的堅韌。勵馨衷心期盼,每一個受傷的人,都能如同服務對象所說,在生命裂縫邊搖搖欲墜時,能看見接住自己的光,並重新站穩,慢慢走向那朵療癒的新生之花。
線上購買《拾蒂》劇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