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

傾聽 陪伴孩子療癒內在 長出自己的力量

撰文/蕭淳方(公民對話處媒體組專員)

「店長,我下個月五號要請假喔!我要回娘家。」綺綺告訴打工的咖啡店店長。

「蛤?你又沒結婚!」店長一頭霧水。

「那邊是我心裡的家,那裏有我很重要的家人。」

綺綺說的「娘家」,其實是他在十四歲那年入住的「恩心家園」。社工邀請他以「學姊」的身分,回家園分享離園後的生活。

「恩心家園」是勵馨基金會設立的兒少中長期安置家園,服務對象主要為原生家庭缺乏保護照顧功能、曾遭受家暴或家內性侵的青少女。除了提供穩定的生活照顧外,也透過長時間的陪伴和培力來療癒他們的創傷。

 

叛逆的背後 是渴望被愛的心

「傷害我的人,竟然是身邊最親近的大人。」初進入恩心家園的少女,大多因在原生家庭中曾遭受疏忽照顧與不當對待,讓他們對外界缺乏信任感,習慣與人保持距離,也缺乏自信心。

但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其實很期待被愛、被看見、被理解,但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也害怕受到傷害,於是他們會用一種看似抗拒的方式,來接近家園的社工與生輔員,例如在互動過程中口氣充滿不耐煩、展現出自己的壞脾氣,有時可能還會闖點禍。

恩心家園督導林宛臻說明:「這其實是因為少女心中充滿不安,於是向家園的工作人員試探著:『你們會不會像以前那些大人那樣,最後還是不理我了。』『我這麼不聽話這麼壞,你們還會愛我嗎?』,我們必須要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脈絡,理解他們的創傷,當孩子們知道自己是被接納的,才能在互動中慢慢建立起關係,找回對人的信任感。」如果工作者只將這些舉動當成「愛找麻煩」,未能理解少女此刻的行為是源於過去的創傷,就會將他們的心越推越遠。

 

聆聽少女的聲音 一起找回自信

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經驗,在過去不斷催眠少女:「都是我的錯,我沒有保護好自己,所以家人才會不喜歡這麼糟糕的我。」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讓少女們容易退縮、缺乏成就感,鮮少被肯定的他們,即使面對稱讚,第一個反應仍是:「我沒有那麼好,不值得被誇獎。」創傷猶如咒語,讓少女像似被洗腦般,不斷內化過往來自他人的否定。

 

恩心家園在服務的過程中,會以各種方式陪伴少女找回信心,例如工作人員會把愛畫畫的孩子為他畫的畫像,擺在辦公室顯眼的地方,每當孩子進到辦公室看到這幅畫時,都會很有成就感;也在家園舉辦舞蹈、花藝、水電等多元的培力探索活動,盡力去發掘每個孩子擅長的面向,也支持他們踏出去,迎向更大的舞台。

喜歡舞蹈的少女們,社工從安排他們在家園活動表演開始,到鼓勵報名舞蹈比賽,結果獲得了冠軍;上花藝課上出心得的女孩,和社工一起到文創市集擺攤,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成功賣出了不少。透過這些活動,女孩們開始發現,原來自己是有能力、也是被喜愛的。

另一方面,女孩們在過去的經驗中,鮮少有「發表自己意見、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因為自己的聲音總是被忽略、被否決,所以一開始他們不習慣與家園的工作人員溝通。但是,恩心家園非常重視女孩們的「表意權」,工作人員會主動和少女討論與他們相關的事,也鼓勵他們說出想說的話。例如希望上哪些課程,家園出遊的地點選擇等。

少女剛進入家園時,若想做的事與家園規範相左,會選擇直接違規,認為「反正就是讓你們罵嘛!」但是當他們知道自己的意見會被尊重,取而代之的是願意打開心門與社工討論,盡力取得共識。雖然不是每次都能被允許,但是經過充分溝通的過程,少女即使因為這樣的結果而有情緒,也比較能好好消化與接受。

曾有少女在準備離園時,社政網絡單位期待他返回親屬家居住,但少女其實不太願意,因為住到親屬家對他來說是不自在的。社工評估少女在家園這段期間,已經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技能,於是鼓勵少女在「中止安置評估會議」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會議中他清楚的說明不想跟親屬住的理由,也強調自己是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他的意見獲得了現場評委的認同,最後少女爭取可以到學校住宿,只有假日才去親屬家。這個過程讓少女感受到「我是有力量為自己發聲的,更進一步,我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因而準備報考消防員。

 

陪伴孩子 長出自己的力量

培力,其實是一個看見創傷,修復創傷的充權過程。期盼每個離開家園的女孩,都能帶著祝福與能量,走向生命的下一個階段。

募資方案
他們都說你想太多 - MeToo專業陪伴與性騷擾防治募款計畫

2023年台灣性騷擾受害者挺身發聲,揭露性別與權勢的不平等問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勵馨社工提供專業的性騷擾求助與諮詢服務,讓六成受害者更了解自身法律權益;八成受害者肯認自己的受傷。勵馨基金會邀請您定期定額捐款,一起讓性別平等與尊重成為生活中的理所當然。

前往介紹頁面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