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8
|

女人.婆婆媽媽參選紀事

撰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年底大選將至,政治素人紛紛發聲參選,最引起我興趣的是,小黨、無黨派參選里長、議員乃至縣市長的女性政治素人;還有一群婆婆媽媽以「歐巴桑聯盟」的名義,宣布參選議員。她們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訴求清新,貼近土地,如環保、在地交通、親子共學、婦女生育養育,甚至支持廢死、同志性別平權等議題。

 

單純的參政信念

 

這些以小民之姿參政的女性候選人,聚焦市井小民議題,以單純的信念參政,她們沒錢沒資源,更沒黨派奧援,如雲林長期耕耘文化工作的王麗萍,投入縣長選舉;花蓮最佳人氣社工楊華美第二次捲土重來;嘉義非政府組織、退休教師林瑞霞;台中同志媽媽何語蓉;竹北腦麻兒媽媽高芸婷;羅東聽障媽媽潘郁儒都投入戰局,這些都讓人感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名嘴蔡玉真最近投下一個震撼彈,她選擇了最基層的里長戰局。她自台灣大學社工系畢業後,投入媒體多年,今年50歲,她說,里長是最接近地氣的社會工作。她沒有經濟壓力,想回歸社工本業。這是一個聰明也是令人激賞的女性參政行動。

 

「里長」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台灣政黨如果聰明,應該積極培植女性,從參選各鄉鎮里鄰長做起,並突破全台僅有14%女性里長現況。欣慰的是,全國婦女團體以聯合會推出里長培訓課程,招募登記參選的女性里長,加強選戰技巧,以期提升女性里長比例,誠如全國婦女聯合會打出的口號 :「女人當家,從里長做起」。

 

台灣有女總統,也有平均38%的女性立委,和25%的女性縣議員,唯有基層的里長有著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狀況,女性是社區志工服務的主力,但在爭取領導發言位置卻常有所遲疑。培植女性參選基層里鄰長是女性參政的一個好策略,事實上,里鄰長參選門檻比較不高,又女性參政是沒有太多的政治包袱,確實能夠憑藉著熱血、熱情參與政治。甚至,可以藉此改變地方政治生態,成為有力的新生政治人物。

 

女性參政路上的障礙

 

觀察小黨的女性參選人,大多是政治素人,各個是社會菁英份子。可惜的是,社民黨黨主席范雲還因為繳不出保證金200萬,放棄了參選台北市長,台灣的參政門檻除了基層的里鄰長之外,其他諸如縣市議員、縣市長、立委,一項保證金就可打垮女性進入參選,對女性而言,這樣的參選門檻還是太高,對小黨與獨立參選人也是不利的。

 

台灣1947年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才給予婦女選舉權。全球女性擁有選舉權或參政權,也是19世紀末的事,女性到底有多少參政障礙?

 

拉拉雜雜的寫了今年女性參選紀事,發現從中選會選舉公報到各項媒體都無2018參選人的性別統計分析,很難窺知今年女性參選比例?這是很奇怪的事情,為什麼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