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朋友很懊惱,因為同志議題撕裂了關係,又社群媒體性別謠言四起,大家根本無法理性討論此議題。即便許多澄清事實的訊息,信者恆信之,不信者恆不信之,公投設定的相關5個議題,不僅讓台灣撕裂,更帶著台灣進入非理性的意識形態爭辯。
事實上,不論公投如何設定議題,投票結果如何,都不能改變大法官的釋憲,明年五月以後,同志就可以結婚的事實。可笑的是,笨拙的中選會居然接受互斥的「婚姻定義」、「婚姻平權」與「同婚專法」公投案,及「適齡性平教育」與「性平教育」公投案並陳,讓台灣社會陷入混亂。
公投應該是「是非題」,不應是「選擇題」,真不知中選會是如何思考,接受如此互為矛盾的議題設定?當好人嗎?製造混亂嗎?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辦公投?
再者,攸關人權尤其是少數族群的議題,怎可透過公投,由多數人決定他們的命運?例如要少數族群是否搬遷的議題,就不應透過公投多數暴力決定之。同樣的,同志是少數,就不應透過公投,由多數人來決定他們的權益。
更讓人扼腕的是,中選會還接受充滿歧視的「同婚專法」公投案,進行所謂的「保障同志」投票?
這樣的命題本應該停留在立法院辯論,不應由多數人公投,來決定同志婚姻要否設專法,它嚴重歧視也傷害同志的情感,這就像過去黑人不能與白人在同一個學校上課的道理一樣。中選會接受這樣的議題設定,只有加深台灣的歧視與成見。
今年18歲的首投族,對於如此混亂的公投議題,幾乎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好好了解議題。中選會嚴重怠忽職責,原本應該至校園巡迴進行說明會的,卻僅草草在電視台進行被譏笑同為一方的辯論?中選會愧對18歲首投族。
台灣的民主真相不堪一擊,同志議題掀出深層的非理性意識形態與脆弱的對話能力。公投過後,台灣被撕裂的社會,傷痕會淡去嗎?台灣能否從中學習?中選會可以學習如何辦公投嗎?
民主不是只有投票、行使選舉權而已,更重要的是尊重、對話、公共參與與獨立思辨的能力,它是落實在生活脈絡裡的。台灣某些教會人士將神權與人權視為衝突,並將同志視為病人,猶如索多瑪城的墮落,著實讓人擔心,教會又如何活出愛與公義呢?
真正的民主社會是寬容不同的理念、信仰、價值和利益的,今天的撕裂,不代表永久撕裂,過去的黑人奴隸制,到今天的解放、和解,雖然還沒「到位」,想想這也才一百多年的歷史。
世界各地,有許多國家、教會為了同志議題吵到不可開交,但也有吵了近100年的英國教會,最終達成共識,接納同性戀、同性婚姻。台灣開始討論同志議題才20年左右,同志議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許台灣應該可以縮短期程,透過民主對話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