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
|

【女人想想】家暴防治 回歸以人為本的中心思維

撰文/陳芃圻(桃園分事務所家暴被害人多元處遇服務方案社工師、督導)
▲如果愛情可以永恆,多希望能保鮮在最美的一刻

第一次和阿進的接觸,是因為申訴! 阿進經過一番搜查,找上了負責服務太太的社工,電話中激動地抱怨著和太太的衝突,對於太太總是把小事化大、將他形塑成加害人的形象感到極度不滿。面對每次衝突後太太的離家、因為遍尋不到太太蹤跡而焦慮萬分,報案協尋時、警方因其加害人形象的拒絕和鄙視,阿進質疑著社工為什麼沒有去調查他的意見?為什麼可以單憑太太一方之詞就將其定罪? 後續和阿進的正式互動中,我們轉變了矯正的心態、拋掉了加害者的命名,我們首度真正傾聽阿進的故事。我們聽到阿進在婚姻關係經營中的失落,在和太太阿靜溝通互動中的挫折,發現阿進在親密關係裡的不安與自我懷疑。阿進安靜語帶哽咽地說:「我真的想要我們關係好好的,但我好像不管怎麼做,都把問題越搞越糟,我到底應該怎麼辦?」我們告訴阿進:「關係是你和阿靜兩個人的,我們知道你的失落和期望,但我們也需要知道阿靜真正的想法,才能定調後續的服務方式,我們的承諾是──只要你們都真心想要繼續這段關係,那提升這段關係的互動品質,就會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跳脫政策模式上既定安全策略和法律行動的探討,透過夫妻協談,我們協助阿進和阿靜在安全的空間下,慢慢看見兩人在情感表達模式上的差異──阿進喜歡隨時隨地和阿靜在一起、期待所有事情都攤開討論,阿靜喜歡保有自己的空間、覺得許多事情可以自行消化;阿進認為的愛是100%共享,阿靜認為的愛是50%的自主空間;阿進認為所有會造成關係誤解的訊息都需要逐一解開,阿靜認為事過境遷、不需再去糾結過往;阿進事事往前衝,阿靜緩緩要人催。我們在當中做好過濾器的角色,陪伴著這對夫妻一同聽見對方真實的想法和期盼,當能坦然看見差異、而不急於否定對方時,兩人才發現這些差異如何導致關係中的不安全感和挫折感,並能勇敢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失落和期望。因為能夠安心表達、因為能夠從對方身上得到撫慰,阿進和阿靜回饋近來發現越來越少吵架,就算吵架也能很快和好,差異雖然還是存在,但因為理解所以不會過度解讀、因為體諒所以能夠各退一步尋找平衡點,兩人開玩笑地說:「如果一開始就提供這樣的協助,或許可以多享有一些美好時光,社工們也才不會無辜受阿進瘋狂的情緒牽連!」然後真心地謝謝夫妻協談的服務、謝謝我們只是單純把他們視為伴侶中的兩人,而不用被害人和加害人的名義框架他們。所以能卸下心防坦然面對真實的需要,才有機會真的打破暴力困境、重新拾回關係中的親密和支持。   →全文未完,詳見《想想論壇》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