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

【社工馨語】當我遇見她們這一家

那天,我接到了一通長期關心這個家庭的網絡單位來電:「她們快要沒有地方住了,社工是不是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忙?」從此開啟了我與她們這一家的接觸。

 

她們的日常

 

這一家三口,分別是外婆阿菊、媽媽小玥和就讀幼兒園的女兒小星。小玥因性創傷事件,影響認知、情緒和記憶功能,生活靠阿菊照料,但阿菊本身雙腳無法使力,平日都以輪椅代步。小星則靠媽媽小玥和外婆阿菊共同照顧,一家三口,彼此都能發揮一點點的照顧功能,彼此照料,少了誰也不行。即便如此,仍然需要有居家服務系統進入,協助預備餐點和洗澡等事宜。

 

這一家三口緊密相依,卻也常因為生活瑣事有所爭執,彼此的理解與不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上演,吵吵鬧鬧的氛圍、居服員來之前亂七八糟的環境,是這一家的日常。我在電話中,常常無法好好和功能最好的阿菊談話,阿菊總得把小玥請到另一個空間,才能好好和社工討論事情。

 

這一家,看起來有好多好多的資源幫忙,卻還是只能勉強撐住最基本的生活,更不用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品質。然而在每一個和阿菊、小玥接觸的片刻,總能感受到在無力中對生活的盼望、對彼此、對人深刻的情感。

 

有限的能力,無限的愛

 

後來,醫師評估小玥得住院,而她即便認知能力和親職功能都有限,仍然掛念著女兒小星,認真交代阿菊一定要好好照顧小星。看著小玥眼裡真摯的情感,我明白,她正在用她有限的能力極力爭取,讓她的孩子得到她認為最好的照顧。

 

還記得有一次,小玥看見走在車道間賣玉蘭花的阿伯,她對我說,阿伯很辛苦,想掏出一點點零錢買玉蘭花。但因為反應較慢,小玥沒能追上阿伯,讓她有些懊惱。即便她目前暫時無法工作,但仍希望能夠幫助別人。

 

接小玥出院那天,半路上,她用存了一年的錢,為女兒小星購買聖誕禮物,這是小玥用她所有的愛,在愛著她的孩子。

 

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歧視

 

這可愛的一家人,接受各個系統服務的同時,也面對不少的刻版印象,同時又得和系統間維持一定的關係,其實是不小的壓力。阿菊和小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家爭取權益,即便不是一般助人者期待的所謂「好的個案」乖順的樣子。但真正去了解這一家的狀況與生活脈絡後,我知道,那些評價只是這一家不得不的生存方式與策略。

 

我總是很珍惜和這一家人真心交會的片刻,就像小星第一次見到社工,就要社工陪玩的無瑕眼神。在小玥和阿菊跟社工分享著,勵馨社工和有些網絡單位的不同在於:社工真的懂她們、理解她們在想的事情,而且真心對她們好的時候,我知道,她們收到社工真心的關心,願意一起走一段越來越好的旅程,雖然這個「越來越好」,對這一家來說,似乎有些難以想像。

 

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歧視。期待我們都能打破原本習慣看待人的眼光,帶著一顆開放的心、更多地同理,才能真正看見人們的價值和優勢,用更多的理解與陪伴,陪著更多需要協助的人們,逐漸邁向越來越好的生活。社工也將持續帶著這樣的眼光,陪伴這一家人度過接下來那些艱難的時刻。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