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3
|

為什麼要去做八大?探究少女從事性工作的心路歷程

撰文/楊程宇(新北分事務所社工)
轉載/想想論壇

勵馨基金會從1987年的反雛妓運動開始,就一直投注於反未成年少女被強迫進行性服務、剝奪人權、壓榨剝削的服務。但經過多年的社會歷史變化,「援助交際」一詞開始出現,許多少女看似「自願」、或不得不選擇投入這行,從事酒店陪酒、傳播、應召、網路援交等工作賺錢,也時常被社會大眾貼上「拜金」、「不勞而獲」、「不肯吃苦」、「不知羞恥」的標籤。另一方面,也被許多專家學者貼上結構性自願的標籤:他們是不成熟的、資訊不足還不會想的、環境的現實逼迫他們做選擇的。

這些不同的標籤,在我們的實務工作中,其實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會有不同比例的展現,卻又不足以呈現孩子真正從事八大性工作的原因。而因為目前的法令,當未成年少年被發現從事性工作時,若社工評估需要安置保護,都會強迫個案安置,導致許多個案因違反其意願進行安置,對許多社工有了厭惡的態度。為了提早回家,孩子對安置的社工都有諸多偽裝,偽裝自己不會再犯、會變好。而對回家後持續關心的社工則採取迴避、反抗與防衛的姿態,讓後續陪伴的社工難以深度服務。

為了讓服務產生更加實質的效益,我們需要獲得孩子信任、更貼近孩子的生命,我們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助人工作者是真的想要了解他們、關心他們,而非否定他們、標籤他們。於是2018年,勵馨新北分事務所舉辦了生命敘說團體,邀請了四位曾在案或結案服務少女,深度分享他們的家庭故事、以及當初為何從事性工作的心路歷程,我們有如下的發現:

 

一、透過藝術性媒材,以原生家庭破題進行敘說療癒

生命敘說團體需要成員們深入分享自己的故事,這需要一定的團體信任度,且有部分成員不善於敘說,因此團體前期使用較不需要精細語言的藝術媒材進行,以繪畫、照片等方式表達情緒與意念,並成為敘說分享的素材與引子,讓成員可以逐步深入分享自己的生命。

透過原生家庭的爬梳,成員們有了初體驗,在團體面前編織自己的傷痛與家庭歷史的故事,把脆弱與珍貴的自己呈現給現場的成員。這個梳理的過程,讓成員逐步清晰自己的個性、議題、痛苦與家人的關聯性,以及在這個糾結模糊的關係中,擺脫過往面對關係的舊模式,嘗試尋找新的破口,建構新關係。

譬如成員「甜瓜」總陷在需幫忙案母保密其外遇的愧疚感,但「甜瓜」透過團體意識到她已經不再是個孩子,她已有力量去理解案父母的關係歷史,並鼓起勇氣對案父母敘說自己在親情中的糾結、以及澄清並解開自己對案父母的誤會,重新擺放自己在親情三角關係的位置,減低自己的罪咎感。

 

內容未完,全文詳見《想想論壇》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