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3
|

【女人想想】青少女懷孕下的父親角色/性別迷思

撰文/許玉姍(高雄分事務所社工)
轉載/想想論壇
父親的角色很多元,「男友父親」因著對小媽媽的愛,也深深愛著小媽媽的孩子(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年紀這麼小就懷孕,哪有能力養!」、「既然懷孕了,就叫男生負責阿!」、「沒有結婚怎麼可以懷孕」是我從事青少女懷孕服務時常會聽到的話語,而相信大多數的人對這樣的話語不大會有異議。

小勳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一步步進入婚姻,小勳的父母認為有了孩子就一定要結婚才算正常家庭,強烈要求小勳與男友結婚,但小勳男友已另結新歡,對家長的安排選擇消極的抵抗,表示雖然接受結婚,婚後仍會繼續與現女友交往;而小勳雖對男友也無感情,然基於對未婚懷孕的自責與愧疚,勉強滿足父母的期待,搬至男友家居住,等待生產後結婚;所幸在社工介入,進行家庭協談下,小勳才敢為自己真實想法發聲,而小勳的父母也終於認清,結婚不代表負責任,徒具形式而沒有愛的家庭,不見得能給孩子帶來幸福。

這個個案讓我深刻經驗到「懷孕了必須結婚」或是「結婚了才能懷孕」這樣的價值觀,在這個社會是多麼根深蒂固的存在著,異樣的眼光、負面的評語,社會對未婚懷孕女性的不友善,讓其背負著巨大的壓力,而這樣的社會壓力同時壓在尚未準備要負起家庭責任的父親男性角色身上,逃離成為相對簡單的選擇,所謂的「落跑小爸爸」於焉產生,殊不知對這些男性而言,這一聲「爸爸」是多麼地不可承受之重。

剛從事青少女懷孕服務時,我也常僅以女性角度看懷孕事件,缺少男性的觀點,落入男性應怎樣才叫負責的社會價值中,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陪伴了無數的個案,才漸漸從中看見社會價值與期待也重重的壓迫著男性,自此,對於男性被賦予的角色與承受的壓力才多了點理解。

在未婚懷孕事件中,總是期待或要求男性出來面對,承諾結婚、賺錢養家、撫養生下來的孩子,弔詭的是,縱使女性有能力自己撫養,不需要也不想要男性負責,社會價值仍固著的要求男性出場,扮演所謂父親的角色,以符合社會對於一個家庭的期待,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抑或這些都只是社會對於父親角色的期待與迷思?!

究竟怎麼才算負責?怎樣才叫一個家?我以為是身處其中的當事人說了算,但當事人的聲音卻往往被社會期待所取代。

 

全文未完,詳見《想想論壇》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