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政府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後至今,宜蘭勵馨的社工們對於所服務的對象,依舊沒有鬆懈:大多數的服務對象面對疫情衝擊,面臨立即性的經濟困境。除了社工需要在第一線提供情緒支持外,民生物資、急難救助與紓困等經濟協助的提供需求也居高不下。
過往以面訪、家訪的方式比較能提供完整的方式,一線社工可以透過觀察服務對象的動作、神情、居家環境等訊息,綜合評估服務對象的狀態與需求。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勵馨提供的服務多受到無法面對面晤談的巨大變動,原則上僅能以視訊、電話或是通訊軟體文字對話等形式維持聯繫。社工擔心與見面的次數受到影響後,是否會拉長與影響服務對象心理復原的狀態。
然而,若社工評估服務對象有面訪的需要,進而前往面訪,也會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例如:是否可能在通勤中增加成為接觸者的風險、服務對象的居家環境是否有辦法保持防疫距離、若是不幸染疫是否會給自己的家人造成困擾……。對服務對象、對同事、對家人,社工都會有更多的考量與心理負擔。
由於服務對象普遍以服務業、餐飲業居多,面對疫情往往成為第一波減班、減薪的人員。因此社工在服務上多以送生活物資為主,同時透過視訊觀察服務對象的孩子生長狀況與照護問題、以及在LINE與服務對象的討論中,提供一些像是親子教養的youtube影片連結,一方面幫助服務對象增進親子教養的需求以及正向的親子互動模式、另一方面重要的是舒緩她們疫情下交織親職與經濟壓力的情緒支持。
因服務方案性質不同,對象多為國中以下的孩子。使用視訊或電話的方式去討論,限制更多:面對十來歲的孩子,要透過通訊軟體進行遠端的情緒舒緩、引導情緒調節,成效容易受限於孩子的專注力。
因此,宜蘭社工會開著向日葵行動車,帶小孩於戶外的場地,在行動車內進行面訪服務。(服務全程配合防疫規範,車內、車外皆有清潔消毒,社工與孩子也全程配戴口罩與保持一定距離)
透過轉換空間進行面訪的方式,我們緩解了孩子長時間視訊上課的通訊疲乏,舒緩疫情下的情緒;以及提升專注力,讓會面討論更有成效。
身為一線工作者的我們,在疫情期間不僅落實完善的防疫措施外,本身的情緒支持與自我照護也相當重要。
Christine和我們分享:「基本上就是會在家裡聽音樂與運動舒緩壓力,然後本身信仰的關係,也會聽詩歌以及禱告。」
不同於Christine,Doris更重視工作前的儀式感:「我自己居家辦公時會有一些儀式,例如:換穿工作服營造工作氛圍、以及點個香氛蠟燭舒緩工作壓力,或是工作間休息時段打掃房間或下廚等方式轉移對居家辦公的焦慮。」
然而居家辦公時,常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同居人的空間分配與干擾,社工Shelly就說:「因為我本身住家裡,加上家裡的人蠻多的,所以居家辦公的期間很容易不小心被家人打擾,那我自己會很明確說這個時間是我的工作時段,請避開。」
雖然本土案例相繼趨緩與減少,但是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與需持續留意防疫。
關於疫情對於服務事工的影響與心境,我很喜歡社工Shelly的一句話:「放寬心。」疫情的演變與發展我們無法預測,只能做好自己的服務工作,以及放寬心。
唯有先安穩自己,才能給予服務對象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