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

【屏東勵馨】社工之路甘苦談,當助人工作成為壓力…

撰文/郭育岑(屏東分事務所 社工員)

我在屏東勵馨從事社會工作已有5年,服務對象遍及0歲到65歲的民眾,接手的任務包含資源媒合、家庭工作等等。5年的社工經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失敗與挫折,社工這個職業的流動率很大,若可以在一個機構任職5年,便已是同業中的資深工作者了。

當助人工作成為壓力,覺察自身脆弱才能避免耗竭

助人工作原就不易,社工案量多、案家樣態紛繁複雜,許多社工早已應接不暇。而在一線服務中,我們更需要直接面對服務對象的情緒,有高漲的、有低落的,有時,社工甚至會產生替代性創傷、身心俱疲。

我們看見,心理承受能力較脆弱、或是難以覺察自我狀態的工作者,在接觸高強度的服務對象時,除了會將自身壓力傳遞給服務對象,更會影響工作者本身的心理狀態。也因此,我們在培訓新進社工的過程中,將很大比例的課程重點放在自我探索、自我照顧上。

我們聚在一起,分享社工工作的甘苦談,一同練習回溯過往、看見自己的脆弱,再進一步練習與自我的創傷共存。這樣的訓練雖然是療癒的路程,但對個人而言也是一遍遍的挑戰,去看見、承認、接納自己生命創傷,並非每一個社工都可以承受。社工也是普通人,面對自己的脆弱也有無法跨越的坎,也有夥伴在此打住或是選擇離開。

 

社工也需專業協助,建立自我照顧策略和支持系統

學會自我照顧是能夠調整生活節奏的關鍵,也更能讓我們感受生活當下的心境,釋放心理的負能量,進而達成自我療癒。然而「人」是複雜的動物,並非「自我探索」或是「自我照顧」就能全部回應社會工作者的壓力。

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2020年進行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高達七成七社工在長期工作下累積的負能量,已引發了憂鬱、悲傷、沮喪等情緒。然而,社工因為自己是專業助人者,有時更容易忽略自身對於專業協助的需求。

自我照顧是每個人的必修課,社工下班後也是一般人,也需要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轉換心境,有些人喜歡外在刺激來增加生活趣味、有些人喜歡充實內在滿足心靈疲乏,例如:運動、踏青、看書、冥想……等,藉著不同的興趣嗜好來調整自己覺得舒服且放鬆的活動。

但有些時候社工也需要有其他的專業協助,人在很低潮的時候,是沒有辦法透過自身的努力讓自己好轉起來,社工或許也會有鑽牛角尖的時候、也是會陷入人生的萎靡,透過專業的協助,例如:個別督導、同儕督導、靈性關懷、諮商服務,可以更貼近社工的狀態,並在社工需要被幫助的時候適時伸出那雙手。

不論是課程訓練,還是接受專業協助,都是一遍遍挑戰社工對自己生命的看見,這歷程辛苦也漫長…偶爾也會本能的去抗拒改變或是不願承認過往的錯誤經驗。然而這樣的歷程,也能讓社工積累專業知能與技巧陪伴,更能引導服務對象探索自己的生命歷程,協助使他們在困境中建立正向經驗,進而推動服務對象有能力面對自己的生命。

募資方案
愛擁抱生命~陪受暴婦女尋找復原力
前往介紹頁面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