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

從時事新聞看見勵馨服務對象的日常

撰文/林莉萍(台中分事務所社工督導)
編輯/黃怡嘉(台中分事務所倡議專員)

近期從立法委員受暴到藝人夫妻網路貼文事件,再次引起社會大眾對親密關係暴力、夫妻相處、性別角色等議題的專注。看似繁雜的議題,對於勵馨而言卻是我們工作的日常。

 

回想起108年陪伴走過受暴事件的自立生活婦女,培力並萃取她們的生命故事經驗,一起辦理《女子眼光特展》的時光,套用至今時今日的新聞中,或是現行的個案服務中,對我來講都是很深刻的提醒。

 

從她們的故事當中,可以看見「關係」的重要性。當年,我總以為這群自立生活的婦女,講論起對方應該滿是厭惡的樣子,不會有太多正向辭彙。沒想到婦女講起當年被追求的美好時光,各個滿臉通紅,爭先恐後分享當年夢幻的邂逅,追求與相處的經驗更是一個比一個浪漫、精彩,我彷彿看見一群情竇初開的小女孩談論那最美好的時光。

 

也在與她們的討論中,看見了女性因「性別角色」而被賦予的期待與帶來的壓迫。當然,戀愛總有打回現實的時候,這群婦女對於現實生活刻苦、謹守本分、犧牲奉獻皆不在話下,但是生活被另一半、被家族、被文化設立了「妳應該如何為之」的框架,她們成了無法捍衛自己聲音的一群。還記得其中一位──小花跟我分享當年她因受暴回到娘家,娘家人給予幾天照顧後,僅告知她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期望她為母則強。

 

先生接回小花時,母親只告訴先生:「我家的女兒謹守本分,不需要用打得來教,好好說,她聽得懂。」

 

這一段話,成為小花心裡最深的痛。小花清楚知道母親的本意是希望先生可以好好對待自己,但在表達中卻沒有為自己伸張正義,反而還助長先生可以「教育」小花,坐實了在關係中的不平等,令小花痛苦萬分,後來不曾再求助於娘家。

 

透過婦女的生命經驗分享,讓我們看見暴力中的愛恨情仇是多麼難以啟齒,以及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下,暴力又是如何被鞏固。對於閱讀文字的妳/你,又看見了什麼呢?

 

勵馨基金會陪伴這些在關係受傷的夫妻、兒少中,我們都不難觀察到家庭中每一位都期待彼此尊重,以及經營美好的關係。期望從你我做起,開始向你珍視的家人給予真誠並直接的關愛、尊重支持,讓我們共創共好生活。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