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 暖馨開幕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暖馨開幕

勵馨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12歲以上的多元性別朋友(LGBTQ+)有4成2遭受過性別暴力對待,包括:霸凌、精神暴力、高壓控制、威脅恐嚇、性暴力、肢體暴力等,4成選擇求助朋友,而不是113保護專線或民間社福機構。但有3成認為求助也沒有幫助。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為讓LGBTQ+的朋友們求助有門,勵馨選在同婚法案立院對決及性平教育公投大挫敗之際,公開宣告「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暖馨開幕,提供友善且多元服務資源,服務遭到多重歧視的家暴、性侵害被害人及遭到性別暴力的多元性別族群(LGBTQ+)當事人。

 

服務項目包括:社工心理支持陪伴與輔導、經濟補助申請、家庭/伴侶關係修復、心理諮商的連結、司法訴訟協助、就學、就業、居住協助、資源資訊提供、支持團體、性別培訓及專講等。

若民眾有需要,請電洽勵馨基金會總會(02)8911-5595 分機118、121、122。

不歧視,不暴力,我們接住你

勵馨基金會在記者會中提出對社會和對政府的訴求,並和貴賓們共同呼籲:「不歧視,不暴力,我們接住你」,對社會訴求每個人應有受教權、就業權、免於受暴權利,不應該因性別不同而被暴力或歧視。多元性別不是疾病,每個孩子的性別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強迫改變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行為,也是暴力;不應該因孩子是多元性別而對其暴力,暴力只會造成親子衝突或疏離。

 

對政府的訴求: 建立友善且具有性別敏感度的性別暴力求助系統。 訓練有性別敏感度和熟悉保護案件處理專業人員,並保密與尊重當事人、避免因通報而被出櫃。提供友善且多元服務資源,包括心理諮商、親子溝通/關係協助、人身安全計畫、解決就學相關問題、司法協助、醫療協助、伴侶關係協助、家長或家人協助、就業協助、庇護居住、經濟資源、生活物資。

不讓性別暴力或歧視成為日常

勵馨「多元性別族群遭受性別暴力」問卷調查發現,在重要的生命階段中所受的性別暴力或性別歧視,有6成7是在發生國中階段,5成在國小,4成6在高中職。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主任杜瑛秋提到,有7成的朋友經歷兩個生命階段的性別暴力或歧視。

 

最常遭性別暴力或歧視的場域,依次是校園、家庭、以及職場。多元性別朋友最常受到同學(66%)、家人(44.8%)、學校師長(30%)的性別暴力或歧視。受訪者告訴勵馨,國中導師曾打電話給他一位很要好的女生朋友的家長並說:「你女兒在學校跟一位很娘的男同學很好」,讓他覺得「老師怎麼可以用很娘來形容他」。另一位受訪者提到:長得比較像T(偏男性化)或被認為是T的朋友曾被下藥性侵,為的就是要透過性行為矯正性傾向。

 

勵馨說,這些不同程度的性別暴力或歧視,是多元性別朋友的日常。對於問卷調查結果,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卓耕宇,與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群發展部主任林昱君不約而同地表示:「不意外」。卓耕宇提到十幾年前,一位跨性別的孩子在高二升高三時,決定穿制服裙裝來上學,學校老師與教官都溝通好並做好準備,然而他的父母無法接受,孩子只能選擇在上學途中去公園「像美少女變裝」般換上制服裙。「我們花了好幾年陪伴父母、孩子做賀爾蒙評估和用藥,完成男變女的手術。現在的她是一位快樂的上班族」。

 

這位孩子的導師是工科的老師,卓耕宇問「為什麼你這麼包容這位學生?」導師回答:「我想像他如果是我的兒子,我希望他怎麼被對待,我就怎麼去經營這個班級」,令卓耕宇感動地說「教育還是有用的」。卓耕宇更建議學校可以用一個符號、一個彩虹來展現多元性別友善的氛圍。

 

「以想要的性別被接納和正向對待」的權利

獨立跨性別運動者葉若瑛本身是一位跨性別者,她表達跨性別者期待「能以想要的性別被接納和正向對待」。跨性別女性在職場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根本不會被僱用」,因為她們的「外表不符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想像」。例如:2003年5月林國華應徵專櫃小姐卻四處碰壁, 2011年在醫院工作的周逸人穿女裝上班卻被院方阻止,禁止周逸人使用女廁。葉若瑛也提到某年她去台北市中秋活動中工讀,當天她穿著白色T恤、牛仔短褲,「主管看到我面有難色」,覺得她的穿著不適合執行該場活動,想帶開她去談話。

 

葉若瑛告訴主管,「我知道你想講什麼,如果你這麼做,我會去申訴」,她才能繼續工作;葉若瑛說,如果事先被負責人看到,「我還有工作機會嗎?」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群發展部主任林昱君說,來同志熱線求助的朋友或擔任志工,大部分「不是活過來的,而是倖存者」。

 

同志青少年面對「父母不讓他們出門」,或是父母接送上下課、回家沒收手機,以致他們較少連結到友善的資源。很多學生遇到「老師霸凌」,林昱君說,曾有男學生的變聲時期來的比較晚,在課堂上讀課本時被老師呼巴掌,「為什麼你的聲音是這樣?」男學生到現在還記得老師的名字和當時的場景。林昱君指出,求助資源缺乏與不友善,工作人員性別敏感度不高,情感教育的不足,讓許多同志朋友遇到性別暴力或歧視時無法得到協助,她更希望未來有像勵馨「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等友善性別的機構成立。

 

如果遭到性別暴力或歧視時,最多求助的對象是朋友(包括網友),佔41.8%,其次是心理諮商,佔17.4%,輔導老師,佔15.6%,或家人佔15.%。民間機構僅佔4.1%,政府機構1.4%。而不選擇求助的人,有3成3覺得求助也沒有幫助,1成6指出求助系統及人員不安全、不友善,1成4不敢求助。

 

撐起性別友善的保護網

求助於勵馨的小愛(化名)告訴勵馨,曾打電話尋求協助,然而接電話的另一頭告訴小愛:「我們沒有受理同性戀暴力的服務」,「不知道那邊可以提供協助」,讓小愛失望的掛下電話,不知如何是好。勵馨指出,目前的性別暴力求助系統不友善且不具備性別敏感度,工作人員也未有相關訓練,可能無法提供專業、保密、與尊重當事人的服務。

 

調查顯示,多元性別朋友最期待的協助與資源,是保密與尊重當事人,避免因通報而被出櫃(95.9%);有多元性別敏感度的求助系統(95.8%);有經驗或熟悉保護案件處理的專業人員(94.5%);心理諮商(94.7%);親子溝通/關係協助(87.8%);人身安全計畫(86.25%);司法協助(86.1%);解決就學相關問題(84.1%);醫療協助(83.3%);多元性別的專業人員(81.6%);家長或家人協助(82.4%);伴侶關係協助(81.3%)等。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玥好表示,勵馨從服務中看見性別暴力受害者遭遇性別、年齡、身份、身心狀況、處境等多重歧視處境之服務需求,看見多元性別族群遭遇被歧視、被出櫃、被暴力對待等性別暴力處境,缺乏專業服務照顧其需求。為即時幫助這些受害者,「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5月16日正式揭幕。

 

由於2019年「10億人起義」(One Billion Rising, OBR)國際反暴力運動訴求即為對抗性暴力、性騷擾、以及對LGBTQIA +社群等暴力。勵馨基金會在記者會上,用OBR國際反暴力舞蹈,與多元性別朋友站在一起,齊力對抗多重歧視與性別暴力。舞蹈最後,勵馨基金會高舉食指和彩虹旗,高喊「我們都是終止性別暴力的一份子」。

 

勵馨基金會於3月8日至3月31日針對12歲以上的多元性別朋友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2932份,其中約7成8為多元性別族群,2成2為非多元性別者。

 


更多相關報導>>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勵馨伸援手 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啟動

自由時報:歧視及性別暴力發生頻繁 「多元性別族群」有苦難說

Ettoday新聞雲:多元性別者的日常…慘遭性暴力!國中階段最容易被歧視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