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下稱多歧中心)自2019年成立,服務遭到「多重歧視」的家暴、性侵害被害者與遭到性別暴力的「多元性別」(LGBTQ+)當事人。2024年多歧中心持續在多元性別性別暴力的領域深耕,歲末邀請大家搭乘「多歧巴士」,回顧今年中心服務的旅途中,遇見的生命韌性。
「我是不是不應該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呀?」
當自己從小到大因為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在原生家庭遭受言語羞辱、控制或矯治等精神暴力,求學就業甚至上網都可能遭受性別歧視與霸凌,這些因為自己的性身分、性別身分遭受身分虐待(Identity abuse)的多重受暴經驗不只造成多重的創傷,也讓多元性別者想要隱藏自己的身分、害怕被曝光之後受到更多傷害。
這樣的脆弱狀態,又可能讓他人利用社會對於多元性別族群的歧視或敵意來「威脅出櫃」,對多元性別者來說極具傷殺力,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這樣身分的自己沒有資格活著。
「社會應該要涵容每一個不一樣的人」,多歧中心透過多元性別肯認(LGBTQ+ affirmative)的服務,肯定與支持多元性別族群的性別表現、性別或性傾向認同,並且有意識地改善敵意環境來減少性與性別少數族群的壓力源,期許讓每個人成為自己。
>>>閱讀更多>>>《暗夜裡的北極星番外篇》──看見多元性別族群生命中的多重困境
2022年多歧中心服務一位童年遭遇家內性侵害個案,在成年後遷出受虐地,以為終於可以開啟新生活時,卻總是被加害親屬透過查調戶籍追蹤到現居地。
起因在於根據《申請戶籍謄本及閱覽戶籍登記資料處理原則》第二條,當事人可以申請直系血親的戶籍資料,除非通過保護令聲請,否則受害者的戶籍資料無所遁形。然而保護令的聲請需要蒐集證據,經過法院裁定後才得以核發,這段路程對於童年家內性侵害受害者遙遙無期。
因此自2022年開始,勵馨不斷倡議,終於在2023年由立法委員洪申翰積極協調,順利修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8-2條1,讓童年時遭遇家庭成員的家庭暴力或性侵害被害人,可以向戶政機關提出請求,在該家庭成員的戶籍資料中註記,如此直系血親將不得查閱和取得被害人的戶籍資料。
值得開心的是,2024年4月多歧中心個案小魚,成功完成註記,直系親屬不得調閱戶籍資料。註記後,小魚說:「社工,我終於不用再逃了!這麼多年來,終於可以建立一個安全的家了!」那一刻,像是看見漫長又冷冽的夜裡,終於暈出了一道曙光。
>>>閱讀更多>>>夢裡的魅,夜裡的鬼:實務現場催生修法倡議,阻絕「家內加害人」騷擾行為
延續2023年台灣#Metoo運動,我們發現許多當事人的受傷隱隱作痛,傷口卻不斷遭遇否認。原因在於民眾經常認為性騷擾「沒這麼嚴重」,尤其當騷擾者是認識的人,「不要因此破壞關係」是當事人經常被告誡隱忍的話語,周遭的人不希望選邊站、不相信當事人的敘述,環境壓力逐步升高,導致當事人不安全感也持續上升,該情況在職場時更加嚴峻。
因此可想而知,歷經性騷擾事件、周圍敵意環境的二度傷害,許多當事人已然無力求助,漸漸懷疑是自己「想太多、小題大作」,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性騷擾的傷口是真實的,當它沒有被肯認、被安放,無論事件過去多久,仍會患化成反覆的夢、身體的疼痛、情緒不預期的動盪而現身在當事人的生活裡。傾聽受傷、放慢腳步、尋求資源,無論是當事人或重要他人,都能成為互相關照彼此的力量。
>>>閱讀更多>>>《暗夜裡的北極星番外篇》──當我遇到職場性騷擾,片片剝離的世界該怎麼拾起?
數位性別暴力的蔓延無遠弗屆,樣態包含性騷擾、性別歧視、羞辱攻擊、跟蹤肉搜、影像性暴力、Deep fake等等,其傳播速度快速、成本低,傳播者躲在網路上的匿名身份肆意發言、瀏覽、分享,讓受害者退無可退,無處可逃。
2024年11月20日旅日作家李琴峰因長年以來遭遇線上性騷擾和霸凌,被迫出櫃其性別身份,即使採取法律行動,然而數位性別暴力存在許多灰色地帶,法律也難以有效制止,許多受害者往往長期承受強烈失控感的折磨。
今年的同志大遊行中,多歧中心個案太陽以變裝(drag)的方式現身分享自己的經驗,呼籲大家:「除了法律防治之外,社會和重要他人對倖存者的支持至關重要。不犯法並不代表沒有造成傷害的行為,不要評論受害人。」太陽也希望告訴同樣受傷的人:「請相信你不是孤單一人,你可以尋求專業協助,我們都會支持你。雖然我們受過傷,相信我們能夠療癒,成為更有力量的自己。」
>>>閱讀更多>>>倖存者現身同遊舞台!邀您成為「重要他人」一同關注數位性別暴力
多歧中心每年為專業工作者辦理兩場「多元性別與性別暴力」的主題課程,邀請廖珮如副教授擔任講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學生諮商輔導中心主任)。
珮如老師帶領學員透過交織理論對性別暴力有更多元的理解,性別暴力不分性別,男性、多元性別都有其不同脆弱的處境。課程中,珮如老師進一步討論性少數壓力源(minority stress theory)從遠端(社會制度、汙名等)到近端(不敢出櫃、內化恐同)對多元性別者造成的心理負擔。
老師也強調,社會支持的增強,就有助於提升集體社群的韌性,提供性少數面臨各種壓力的資源。
今年多歧中心卉君社工與芳和實驗中學的聖佩老師,一同在校園開設高三選修課程「多元性別課程」,並且由學生將課堂成果策劃成「向光性展覽」。
在這門課堂中,帶領學生討論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光譜等基本概念,打破學生認為「性別=生理性別」的觀念,以及透過閱讀跨性別者、同志家庭等共15篇不同主題的文章,從不同生命經驗體驗的相互借鏡,改變同學原先認為性別議題「離我有段距離」的認知,能慢慢發現生活中無處不性別。
「向光性展覽」的主軸是性別故事,學生從聽別人的故事,到寫出自己的性別故事。學生提案的展覽名稱「向光性」,意象來自於植物向光生長,希望每個性別都能向光生長,並且如同植物般,每株都可以長得不一樣、活出各自的真實樣貌。
>>>閱讀更多>>>【性別平等Easy Go】向光之處,看見彩虹——芳和實中的性別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