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開玩笑的,台灣保護性社工平均每人花費40%到80%不等的人力在填資料庫,想想,他們還有多少力氣服務個案?更可悲的是,這個資料庫就像怪獸一樣,大部分使用過的學者抱怨說,資料難以使用。
現在社會強調大數據,衛福部還很驕傲地說,他們有很強的資料庫,或許醫療的資料庫是很強,但我們要說社福界的保護資料庫雜亂無章,就像怪獸一樣。它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危機,就是所有被服務的個案,並不知道他/她的資料被鍵入政府的中央資料庫,這明顯已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10幾年來,最讓社工界詬病的是,衛福部發展的保護資料庫目的不清楚,政府常常為了應付危機處理,不時會加項資料庫頁面或欄位。一線社工被搞得人仰馬翻,隨時得應付改來改去、越加越多、越複雜的頁面,無所適從。舉個例,最近7月1日,資料庫突然斷線,幾日後恢復,社工才發現,又多了通報頁面,是怎樣?要填嗎?直到8月才通知要說明、訓練。
多年來,衛福部的保護資料庫已長成四不像的怪獸庫,大家有空可以上衛福部的保護資料庫瞧一瞧,真的有一堆數據,卻沒有分析。它真的是難以分析統計,又沒帶來服務助力,基層社工耗費人力在填無用資料,行政官員無動於衷嗎?
可笑的是,中央政府為了讓各縣市確實填寫資料庫,還把填寫資料鑲入社福考核成績項目,這影響隔年中央政府的撥補預算,原本拒填的縣市,最後都乖乖就範,轉而要求承接的機構,想辦法綁入服務契約,強制要求承接單位必填資料庫,更甚的,有些縣市還綁核銷,每填完一筆資料才核算一筆服務費。
這是台灣助人工作的悲哀,中央政府以為掌控個案資料,就可以掌控社安危機或化解媒體壓力,再加上各方學者的研究需求壓力,政府不但沒有掌握科技的好處,反而為了掌控需求無度的服務數據,展現權威,壓迫機構、壓迫社工,完全忘了以人為本的助人精神。
再說,站在防制面,保護性業務真正該掌控的資料是個案?還是相對人?檢視衛福部的保護性資料庫,有受暴婦女、性受害者、兒少受虐的個案資料,鉅細靡遺,請問有助服務品質提升嗎?還是,讓政府誤以為它掌控了服務呢?
我認為,要讓台灣的保護業務進入終止暴力的終極目標,最該掌控的是相對人的資料,如何讓相對人不再施以暴力,才是邁向終止暴力的策略。中央政府不應陷在受害個案資料堆中,以為可以理出頭緒。
我每每有機會與歐美先進國家的婦女組織對話,一定會詢問他們的政府如何要求保護性資料庫,大部分的人會報以大笑,說這是一條長路。美國朋友告訴我,他們經過長久抗爭,終於沒有所謂的中央政府資料庫,只須給政府個案服務代號,表格超級簡單,每個月花10分鐘即可解決給政府的報表。至於加拿大更先進,他們已經可以把機構的資料庫資料,選項導進政府資料庫,就解決了。因為他們的政府清楚婦幼保護業務最需掌握的資訊不是受害者資料,而是加害者的資料。
台灣號稱資訊王國,對於資料庫使用應更進步才對,非常期待衛福部好好從頭思索保護業務的目的是甚麼?保護性資料庫又為了什麼才建構?民間資源有限,社工人力短缺,為何耗在填寫無用資料?資料庫應該是協助助人工作的提升,保護資料庫應有助於終止暴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