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全台各地都在推動社區家事商談服務,並採取了地方化策略。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個人常常受到傳統觀念、當地文化和個人價值信念的影響。比如,在屏東,人們崇尚純樸、善良、鄉土的特質,家庭問題被視為私人領域,他們更願意自己解決問題,若真的需要幫助,則更願意求助於可信任的權威人士、親戚或社區長者。對於夫妻關係的挑戰,他們也更傾向於尋求中立的第三方幫助,但需要具備超越文化觀念的思維,並願意利用社會資源。因此,服務過程中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建立信任關係,讓民眾感受到安全的人際關係,進而願意接受幫助,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在服務兒童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身心狀況和適應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對於離婚家庭,若父母能夠通過社工或諮商師的幫助,進行情緒上的理解和自我探索,將能提升他們與配偶溝通、協商的能力,進而維持理性的討論氛圍。同時,他們也更有意識地協助孩子適應家庭變化,孩子的適應能力也會相對穩定。相對地,對於透過訴訟方式離婚的家庭,由於親職間存在敵意和負面情緒,孩子更容易受到影響,表現出困惑和情緒壓抑,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進而出現身心症狀。但若父母願意面對問題,學習合作共親職的能力,孩子也將隨之改變。
在協助社區家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見證人們在親密關係破裂時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這些人需要在充滿療癒能量的服務關係中得到適當的陪伴和理解。作為服務提供者,我們需要深入理解他們的處境,並提供支持。因此,我願意成為那個陪伴他們走過困難時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