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1
|

日本媽媽虐兒是性別齒輪脫落後的憾事

撰文/莊泰富(公民對話部 倡議專員)

兒虐事件: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320web001

回想台灣,最近的肉圓爸、男童廁所餓死案等等的兒虐事件也層出不窮,「虐兒唯一死刑」、「關到死」也都是台灣網民們的心聲。可是,難道沒有人想過在四處無援的狀態下,有誰能夠理解虐兒父母親的困境呢?以日本媽媽虐兒案為例,其實就是一個個性別議題的齒輪脫落後所產生下的憾事。

嚴重失衡的家務分工,讓媽媽承受了家庭大部分的家務勞動,導致於媽媽沒有太多的個人空間能夠休息,再生完三胞胎以後卻還要負擔起家務勞動,是讓媽媽有嚴重的產後憂鬱症最主要原因。

在日本,女性平均做家事的時間是男性的八倍,當男性請了育嬰假政府卻沒有教導男性該如何做家事的話,男性就會像此例子中的爸爸一樣,「丈夫卻連換尿布、哄小孩都不會。」因此讓男性學會如何做家務事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議題。

托育制度的不友善,是壓垮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只是在日本,台灣的托育制度也非常地不友善。勵馨的實務經驗發現,年輕的小爸爸小媽媽因為子女照顧與托育費用問題,難以持續完成學業或進入職場就業;而受暴、單親等弱勢婦女,也因為托育時間無法配合就業市場時間及薪資太低,使得就業選擇機會少、較難進入就業市場就業,影響家庭經濟和生活。

勵馨多年來不斷倡議政府應重視托育/照顧問題,托育對象應該包含到國小階段,而非只有嬰幼兒階段。除了托嬰、托幼、國小的課後照顧都要能配合就業市場的工作時間外,托育價錢要平民化、托育場所要社區化、托育品質要優質化,完善的托育環境,才能減少兒虐事件的發生。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