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在服務過程中,發現性別不平等是造成性別暴力的重要原因:當女性的價值遭到貶抑、人生的可能性遭到限縮,便容易陷入脆弱處境,在面對暴力時難以動彈。因此,預防性別暴力,需要從促進性別平等開始。
鑒於預防要趁早,投資女孩就是投資未來,勵馨從2003年開始推動女孩培力(Girls’ Empowerment)。
當時,勵馨觀察到台灣社會的兩大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勵馨決定:
經過20年,勵馨的女孩培力已經達成階段性目標:
同時,勵馨也看到新的挑戰:
性別議題不再只是女孩議題,這些新的挑戰,促使勵馨將女孩培力轉型成青少年性別培力。
因應時代趨勢,勵馨主辦並攜手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合作,推出「這我!It’s My Day!青少年音樂祭」,不僅關心青少年生涯發展,更聚焦目前青少年真正煩惱的議題。
音樂祭以「音樂演出 x Live Podcast x 互動市集」創造多元體驗,回應青少年的不同困擾,使其能從中找到力量與更多可能,讓每個不同的我,都能長成自己!
我們希望:
「為什麼沒人按讚?我是不是人緣很差?」
社群媒體「即時、片段、公開化」的特性,
讓我們習慣用數字衡量自我價值,導致關係焦慮。
請記住:你只能專注在自己的選擇,無法控制別人的選擇。
一起嘗試「畫出讓自己舒服的情緒界限」吧!
#同儕 #伴侶 #家人 #界限
社群媒體使得人際互動更加即時、片段且公開化:
為了維繫關係,這些特性使得青少年缺乏安全感並感到焦慮,必須不斷在社群網路上進行互動,甚至在不知道事情全貌的狀況下就採取回應,反而加劇關係衝突。
想要健康地面對關係焦慮是條漫長的路,無法一蹴可及。
首先必須認知到「你只能專注在自己的選擇,無法控制別人的選擇」,接著藉由理解自己的想法、接納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價值觀,最終畫出能讓自己舒服的界限。
勵馨開發「Aher性/別體驗教育」、「《8號探心所》情境解謎」等活動,搭配各地「青少年社區據點」,陪伴青少年一起談論情感需求,面對關係焦慮!
「可是大家都這樣欸!這也算數位性別暴力喔?」
隔著網路的速食互動,加上同溫層的從眾效應,
讓我們可能在無意識間接觸了數位性別暴力。
透過辨識數位風險、培養媒體識讀,
一起練習「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吧!
#網路霸凌 #數位性別暴力 #過度追求 #隱私 #人身控制 #定位
當缺乏相關教育,青少年未必有辦法區辨自己從事的、或遇到的是不是暴力;同溫層則可能讓青少年因為「大家都這樣」,而合理化暴力行為。
陪伴青少年辨識暴力、了解風險、培養媒體識讀及思辨能力,讓他們能「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
勵馨開發「《數位漫遊歷險》牌卡」、「《拾蒂》讀劇工作坊」等活動,搭配各地「性別暴力防治服務」,陪伴青少年一起練習媒體識讀,預防數位性別暴力!
「不想要AA……這樣算女權自助餐嗎?」
性別平等的概念好懂,但該怎麼做卻很少討論,
當我們面對親友或伴侶的期待與自己不同時,往往不知所措。
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聊聊想法,共同探索,
一起推廣「每一種性別都值得被友善對待」吧!
#身分認同 #多元性別 #性別平等
性別探索是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環節:
這些面向互相交織,使性別議題更加複雜,也影響對數位性別暴力的看法。
提供安全的支持環境,落實全面性教育,讓青少年能自由探索、建立健康的性平概念、相信自己有能力自我實現,最終讓每個性別都能被友善對待。
勵馨開發「Aher性/別體驗教育」,搭配「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及各地「青少年服務」,陪伴青少年一起探索自我認同,尊重多元差異!
「有人也會突然emo嗎?覺得自己好沒用……」
學業職涯家庭人際,傳統壓力加上數位科技,
讓我們容易自卑焦慮,陷入身心困擾。
學會身心照顧方法,適當尋求他人支持,
一起提醒「遇到困難不代表你不夠好,很多人也走過這條路」吧!
身心困擾是青少年時期的常見問題:
兩者結合後,加劇了青少年焦慮、抑鬱和自卑等心理負擔,又因為缺乏足夠的支持陪伴,使其最終陷入負面行為模式。
創造友善環境,讓青少年學會辨識壓力及身心照顧方法,並能適時尋求重要他人的支持,並且知道「遇到困難不代表你不夠好,很多人也走過這條路。」
勵馨開發「Aher性/別體驗教育」,搭配公辦民營「新北市花漾青春館」及「台北市南區少年服務中心」,陪伴青少年一起消除身心困擾,緩解情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