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

【社工馨語】看見目睹暴力的隱形傷痕

1990年左右,美國醫師Vincent Felitti 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負面童年經驗),簡稱為ACEs。當時研究超過17,000份樣本,探討童年創傷經驗對成年時期健康的影響。

「ACE測驗」總共十個題項,每一題項1分,ACE分數0~10分,受測者每經歷一項傷害分數即加1分。研究發現ACE分數越高,成年時期有較高機率產生身體與心理健康問題,顯示童年時期的創傷與負面經驗會對成年時期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在從事目睹兒少直接服務的過程中,看見目睹暴力的孩子雖未直接受到暴力傷害,卻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感受到暴力,儘管不是直接受害者,但目睹家庭暴力的發生仍對兒少造成生理、心理、行為、社會等短期或長期性影響。

 

有人說,目睹暴力兒少是一群被遺忘的受害者,因為他們的傷,肉眼看不見,但受傷的心卻是多麼需要被好好包紮。

目睹暴力形成一道道看不見的傷痕,這些傷痕為孩子帶來各式各樣情緒或行為上的困擾,有時候這些情緒或行為困擾會讓孩子出現許多不討喜的行為,有時甚至令人有點頭痛,於是容易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然而事實上,他們不是壞,而是受傷了。

因此學習用「創傷知情」眼光看待孩子行為便顯得十分重要,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簡稱SAMHSA),解釋「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包含四個要素,分別是:理解創傷(Realize)、辨認創傷(Recognize)、利用創傷知識做回應(Respond)、以及防止再度受創(Resist Re-traumatization)。

如果可以理解孩子所表現出的那些不討喜或脫序的行為,諸如搗亂上課秩序、不參與課程活動、情緒起伏大甚至失控、攻擊行為等,可能都是創傷經驗所產生的後果,或許就不會選擇用譴責、管教或處罰的方式來回應,而是安撫他們的情緒、理解他們情緒背後的故事,使孩子有機會被療癒、走出創傷。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