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

被遺落的兒少知多少?

撰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台灣被譽為教育普及率高的國家,我們需要更仔細來檢視真實狀況,才能了解有多少孩子是被遺落在學校之外。

 

根據教育部資料,目前國小到高中總人數約250萬人左右,然而,國中中輟生每年平均3000人左右;105年國三領取修業證書達6431人,這些國中的孩子離開學校後的處境為何?繼續升學的比例?就業的狀況如何?教育部的後續服務統計落差很大。至於高中職中,離開學校的中離生超過2.3萬人,中離率趨近3%。再進一步查看教育部統計資料,其中有6到7成既未就學也未就業,這些孩子後續需求,不管是升學或是職涯都被政府嚴重忽略。

 

更讓人驚訝的是,台灣15歲到19歲的人僅擁有國小學歷者,自民國104年之後比例大幅增加,107年已有2萬2076人,佔比從100年的0.91%到107年的1.67%,10年來累計超過15萬名只持國小學歷的兒少,他們後續生活或就學處境為何?政府的追蹤及輔導機制是什麼?

 

學力與競爭力雙失

台灣越來越多被學校遺落的孩子,我們需要探討是什麼因素讓他們離去?是學校教育不符合需求,沒有多元的學習?或是課程變難了?還是學校補救教學太差,吊車尾學生只好離去?

在全球日趨競爭嚴厲的今日,因為這些孩子被遺落,影響了他們的學力與競爭力,這也大大影響國家的競爭力。

以勵馨服務青少女為例,案主自11歲就開始負擔家計,進入國中前就中輟,只有國小學歷,13歲第一次生育,15歲第二次生育,16歲才被社福單位開始服務。因為只有國小學歷,可選擇工作類型多為工時長、勞力密集度高、薪水低、無勞健保、每日領現金之工作。

 

目前案主從事物流業貼標籤工作1天1000元,每月收入2萬3000元,外出就業便需要將2子進行托育,每月托育費用至少需支出1萬9000元,所剩4000元,真的無餘力返校或用其他方式補充學歷。她需要社福依賴、生產力無法提升,若國家能及早介入,可以改變她的生命,更可改變她的處境與生產力。

 

教育部近年似乎也開始關注國中未升學未就業,所謂「雙未」的孩子,根據教育部青年署104年的調查研究,指出各縣市雙未的孩子計有1203人,需要輔導的僅421人,這與教育部的統計中輟、領修業證書的人數加總近1萬人的數字,落差太大了。即便需要輔導人數每年依「國中畢業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動向調查」估計,滾動修正,現在稍高為500人,仍是非常不足的,這只是國中生,至於高中職中離生就幾乎是放生狀態了。

 

期許教育單位重新檢視現行政策成效,切中目標群體,對於未就學未就業青少年關懷扶助計畫,更應檢視它的成效如何?建議政府應該以教育為主辦單位,整合社政、勞動部等單位,建立產學合作機制。

 

應整合教社勞來救

在教育端:學校主流教育價值應轉變,在正式課程納入職涯探索的多元管道,提供中輟──中離生探索多元職涯方向,盡早提供中介輔導的資源,同時與勞政、社政單位建立合作模式,協助兒少能取得學歷認定。

 

在就業端:提供青少年多元就業資源,如設立專責青少年就業的輔導員、職訓生活津貼等以增加誘因,量身訂做個別化教育計畫;積極開發友善企業和雇主,提供雇主獎助津貼,與教育、社政單位建立合作模式,協助兒少職探和就業的過程,仍能取得學歷認定。

 

在社福端:發展青少年多元就業服務方案,提供個別化就業培力計畫;與教育、勞政單位建立合作模式,協助兒少職探和就業的過程,仍能取得學歷認定。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