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男生,可以做服務懷孕青少女的工作?」
當我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工作──青少女懷孕服務社工時,許多人都這樣回應。短短一句話,就可以看到一般人對於性別印象的固化。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痕跡。身為一名男性,行為、情緒表現都要符合社會主流期待。記得小時候過年因為玩鞭炮和妹妹吵架,吵輸時我哭得稀里嘩啦,親戚拉著我說,男生不能隨便亂哭!「男性有情緒應該要放在心中。」他說。
長大才知道,男生受委屈了,不能流眼淚;挺身反抗、起爭執,周圍的人便會稱讚,「真男人!」「身為一個男人一定會生氣的!」
但這真的很累。我喜歡粉紅色、喜歡貓咪、喜歡縫紉以及烹飪;我也喜歡騎重機、喜歡跟好朋友打球、喜歡玩電動。我可以喜歡好多好多東西,為什麼不能當社工呢?
我決定作真正的自己,然而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因為身為男性而被質疑的狀況……
–
剛工作時曾接到一位個案,會談時她跟我反應,媽媽因為我跟她接近而非常生氣。當我後續與這位媽媽接觸時,果不其然,她非常防備,認為我和她女兒背底裡商量了什麼。
「你結婚了嗎?」她冷不防蹦出這一句。
我誠實的回答還沒,她繼續問:「那你懂什麼?你是男生你懂什麼?你知道懷胎十月的辛苦嗎?你知道我很後悔我當初這麼早生下小孩嗎?你知道我不想讓她走跟我一樣的路嗎?」我當下不知道怎麼回應,只能向她表示,我也正在幫助其他有類似情況的妹妹(個案)們。
質疑的情況不只這一件,去學校訪視時,輔導老師婉轉的轉告班導的留言──
「班導特別提醒你,不可以和他的學生有任何情感瓜葛。」
當下我無言也無奈,只能和老師表示,我會嚴格遵守社工的倫理守則,也有督導會注意我工作的狀況。
因性別而產生的困難,最大原因來自於不信任。對於個案身邊的重要他人,很可能因為在乎個案的安全,擔心我這個異性,跨出了不該跨出的那一步。但是對於個案本身來說,異性卻也可能帶給她們不同以往的感覺……
內容未完,全文詳見《想想論壇》
勵馨的服務自2011年開始從青少女懷孕服務方案延伸至青少年父母服務階段後,協助的重點從懷孕時的危機介入、養育抉擇的協助,逐漸加入青少年擔任親職的身心、社會適應,並提供更廣泛更深入的資訊性、情緒性、工具性的支持。
我們認為女孩本身的價值不因比社會多數人提早生育而被抹滅,擔任母親的女孩在成為一個養育者的過程中不因年紀或是處境而遭受到諸多道德的責難或是標籤他們為不合格的養育者。
勵馨認為社會大眾更應該重視的是在年紀之外其脆弱處境中的結構性困境,同時也鼓勵年輕爸爸在養育角色中的共同參與和親職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