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

【社工馨語】家庭的擁抱 小飛的回家之路

撰文/黃靜怡(高雄服務中心督導)、許玉珊(高雄服務中心社工師)

探討出養的心理歷程

出養絕非一個容易的決定,特別是在主流價值和社會文化的影響下,生母多半也有著對家庭完整的想像和渴望,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給小孩完整的家庭而選擇出養,然而一旦決定出養也會覺得自己是不負責任的母親,甚至在出養歷程反覆出現對孩子的虧欠、愧疚、失落和罪惡感等感受。

生母這些心理歷程的糾結並不容易被看見,大多數生母需要面對外界質疑的眼光,但發生出養的情況,往往是受到社會、文化、資源環境、個人條件等因素交織影響,原因相當錯綜複雜。

出養的複雜因素

當談論到出養時,遭受社會譴責的往往是女性,而孩子生父或者是整個社會環境所需承擔的責任卻是隱身的。出養的歷程絕非如外界看起來如此輕易,每一個無法留在家裡長大的孩子,不只是生母或原生家庭的無能為力,我們看不見的文化、歧視和標籤都在背後推了一把,出養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和出養人所處的社會處境才是主要關鍵。

回歸原生家庭的懷抱

小飛出生後幾天就來到勵馨基金會,由保母安置照顧,當時生母非預期懷孕、生父失聯,在鄉下的小村落,家人擔心這件事在鄰里間被耳語,小飛的外公更因無法接受小飛生母的非預期懷孕,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小飛的情況下,選擇不聞不問、不予理會。為了避免鄰居的異樣眼光,小飛的存在成為不能公開的秘密,在考量家人態度以及孩子的利益之下,生母原本決定出養。

社工本著《兒童權利公約》的原則,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與生母及外婆討論著讓小飛留在原生家庭的可能性,他們雖有留養意願且不捨得小飛,但顧慮到外公拒絕態度,遲遲無法行動,在經過8個月的努力,外公的心終於被小飛軟化,願意支持生母,接納小飛回家。

小飛返回原生家庭至今已一年多,獲得滿滿的愛和良好的照顧,不久前才剛過完2歲的生日,生母每個月都會向社工分享小飛的照片和影片,看著小飛在充滿愛與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越發活潑、自信的樣子,社工與曾經照顧過小飛的保母都覺得欣慰,生母很慶幸自己當初選擇留下小飛的決定,現在有了家人的支持,雖然辛苦也甘之如飴。

不管對孩子、生母或收養家庭來說,收出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隱藏的價值觀、文化、意識形態和性別意識,在收出養歷程深深地牽動和影響著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的腳步。而在實際工作過程裡,我們看見在收出養的決定背後,不論是「非預期懷孕」的青少女母親或是「不孕」的收養家庭,這兩者的「身分」都分別把女性推到一個特殊的社會處境上,因此在收出養歷程都需要給予更多一點的友善對待和支持。

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對非預期懷孕、弱勢社會處境的女性/家庭更友善,願意理解和接納;如果有更多實質的友善資源和育兒環境,讓孩子能夠獲得社會及家庭的支持和力量,也就能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家,回到家庭的擁抱。

勵馨基金會-高雄愛馨人 | Kaohsiung | Facebook

募資方案
一萬種家的想像,一萬種愛的可能-支持收出養服務計畫

收養,不僅是一段關係的開始,更是一段美好的相遇旅程,他們將會一起克服困難與挑戰,給予彼此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共同前往家的所在。

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實現 一萬種家的想像,一萬種愛的可能

前往介紹頁面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