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人民風純樸,往往認為法院是冰冷又可怕的地方,但從2004年勵馨進駐法院家暴事件服務處開始,就是想告訴大家,法院距離大家沒那麼遠;以及,如果有任何家庭上的各種「疑難雜症」,都可以來到我們家事服務中心──我們,就是大家的「法院好厝邊」!
凱凱就是這樣令我牽掛的「鄰家小妹妹」。當時,凱凱的父母經常爭吵,所以選擇了離婚;凱凱的媽媽獨自帶著年僅五歲的姊姊生活,而三歲的凱凱則由爸爸撫養,但不久後,爸爸又因工作太過忙碌,將她交由台東的姑姑照顧。 當時由於需協調父母會面交往的細節,法院通知我們社工要協助凱凱出庭,凱凱來了法院兩三次。
凱凱已三年沒見到媽媽了,只聽得她以稚嫩的口吻,反覆的說著: 「姑姑說我沒有媽媽。」 「我不要見,我不想……!」 「不能說想和媽媽、姐姐見面,爸爸跟姑姑會不開心!」 姑姑私下向我表達說:「社工,不是我阻止孩子跟那女人見面,是孩子有新的生活了,她就不應該再來打擾。」 爸爸也搭腔:「社工,我以後會幫小孩找新媽媽,不需要『她』再來找我的小孩。」 聽著這些彷彿有著深深敵意的話語,我不禁想,離婚後的家長,能給小孩的究竟是愛,還是礙?
在協助第二次陪庭後,凱凱的媽媽和姊姊表達說,已有兩三年沒能坐下好好與凱凱見面,期待能夠安排一次會面。法官也在開庭後讓我協助凱凱與媽媽、姊姊進行會面。 久別重逢,凱凱的媽媽跟姊姊好是興奮,但凱凱則略顯緊張。姊姊不斷地問:「還記不記得姊姊啊?」凱凱點點頭,並露出微笑。 可是,當姊姊問凱凱記不記得媽媽時,凱凱卻大聲回答:「是阿姨!」姊姊更大聲地說:「不對!她是媽媽啊!是媽媽~」凱凱仍執意地告訴大家:「她才不是我媽媽!」
為了舒緩僵局,我與其他社工邀請她們加入「大富翁遊戲」,希望她們能順著相關卡牌「機會」、「命運」,自然的分享生活近況。一開始,凱凱不敢跟媽媽一起玩,所以過了一輪後才讓媽媽加入。在一句句「日常問答中」,大夥兒竟越玩越熱烈,剛開始的尷尬與焦慮無影無蹤,凱凱甚至主動向媽媽探問,有沒有小時候的照片可以看?
最後,三人一起拍了張照片,媽媽與姊姊趕搭火車,非常不捨地與凱凱約定下次再見面的事。 媽媽離開後,我詢問凱凱與家人見面的感覺,凱凱小聲地跟我們說:「很開心,而且想再見到媽媽跟姊姊,下次,我想跟她們一起吃冰淇淋!」 看著凱凱的笑靨,我心想,雖然我不是凱凱的家人,但心情開心的就好像是自己與久別重逢的家人見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