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
|

父母離婚後的關係練習題

撰文/ 呂昕庭(桃園分事務所 社工)
轉載/想想論壇

當父母離婚後又再各自尋找伴侶時,孩子都需要經歷關係的變動,以及與親人分離的失落,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再次面臨另一種關係的考驗。孩子要適應兩種家庭生活已很不易,有時還有新的繼父/母,對孩子來說,也是新的家庭成員。如果兩個家庭未能順暢溝通與合作,每個人都想把孩子往自己的方向拉,就容易使孩子變得好像一條左右拉扯的繩索,逐漸愈加緊繃,甚至斷裂……。

 

小凡(化名)的父母離婚後,由父親跟繼母作為小帆的主要照顧者,雖然還是有跟媽媽固定會面的時間,但奇怪的是,每到會面時,小凡總是不願意跟媽媽回家。於是媽媽與勵馨基金會聯絡,希望可以透過家事商談服務,重新建立與小凡之間的親子關係。

 

當社工第一次聯繫小凡的爸爸時,爸爸帶著繼母一起進行初次商談服務,一見面,滿腹的抱怨便傾洩而出:「為什麼我要來商談?孩子沒意願會面不是我的問題,是因為他在媽媽那邊受到媽媽男友不當管教,是媽媽自己讓情況變這麼麻煩的!」,繼母身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也表達了「小凡的媽媽在母職上並不盡責,也無法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才不願意與她回家。」等單方面的想法。

 

後來,社工與孩子媽媽聯繫,媽媽的回應卻是:「孩子是因為被爸爸挑撥離間才有這樣的反應,他曾跟我講:『如果跟媽媽回家的話,回去後爸爸都會很生氣!』」媽媽還提到,自己為了看孩子,在協調探視的過程中不斷地討好爸爸,為了就是不要讓孩子為難,但前夫還是百般刁難,也導致孩子因顧慮爸爸的反應,不願跟她會面。

 

離婚的撕裂 孩子感到雙方的傷痛與壓力

在協調過程中,小凡的父母都在指責對方,然而在指責行為的背後,仍藏著他們過往婚姻中各自承受的傷害,以及離婚後成為合作父母,卻在共同照顧孩子的路上所受到的挫折、委屈。小凡的爸爸得知媽媽想爭取孩子親權時,強烈爭取自己權益,並嚴厲指責媽媽的不適任,然而這些表現透露出——他對於失去孩子的恐懼;而小凡媽媽其實只是單純想探視孩子,卻遭到層層阻撓,情急之下,也只好透過訴訟程序,尋求解決親子與雙方關係的僵局。

 

但小凡自己的心聲呢?其實,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或是對自己照顧有加的繼母,小凡都非常喜歡,但因為他夾雜在雙方你爭我奪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到了父母的怨怒與恐懼,小凡不希望愛她的大人們傷心難過,也因為這樣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服務過程中社工看見,父母親似乎沒有發現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不知道雙方該如何協調與孩子的會面。還有最重要的,當大人們在會面這個議題斡旋時,彷彿忘記了孩子也身在其中,他們各自的立場、心中的糾葛、甚至是深層的恐懼,其實孩子都看見了、也感受著。

 

在關係結束後 另一個共同課題才要開始

許多夫妻雖然離婚,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告別那段關係,所以在面對離婚後的種種議題,便很容易被過去的關係牽動、影響自己的反應與決定;因此離婚後,練習的課題才真正開始。

 

即使離婚了,夫妻仍都需要自我覺察,擺脫情緒內耗,並且避免試圖改變別人,因為那會是破壞關係的源頭,不僅與前任配偶關係持續惡化,也因關係的撕裂傷害到孩子,讓孩子本該快樂的童年抹上一層陰影。

 

許多父母會以為,童年的傷會隨著歲月的增長逐漸淡忘,但當孩子長期目睹父母衝突時,無形中將不斷累積無助感,也會將父母衝突的情緒內化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影響日後的自我認知、行為、情緒反應,與人際發展。

 

離婚之後如何進行「親職合作」,是需要謹慎以對的,父母們可以透過以下的問題,進行自我對話練習:

1. 在監護權持有、會面安排、扶養費分擔、親職教養等孩子照顧責任相關事情,與對方爭執了多久?

2. 每次在會面的路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

3. 為了某件事僵持不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這又是孩子想要的嗎?

4. 將問題進行分類:雙方對同一事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哪些是應該共同面對的?哪些是屬於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

 

用另一種和諧關係陪伴孩子成長 也療癒自己

離婚後的親職合作絕非易事,父母需要釐清雙方的責任,專注於自身的功課,並不斷練習,讓自己對離婚後的親職工作更熟練,並避免過度干涉對方處事。同時,雙方都應注意衝突對孩子的影響,學習漸漸放下對另一方預設的防衛心,讓彼此可以溝通順暢、在親職工作上順利合作。

 

當孩子看見父母雙方互動良好,也能慢慢明白父母離婚,並不完全代表家庭關係就會破裂,也可能演變成另一種和諧的關係。當孩子可以體會到父母重視他的感受,安全感與自信得以重新建立;最重要的是——孩子將發現,即使父母之間的關係改變,但對他的愛仍然不變。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曾寫過一首詩〈當我內心足夠強大〉,相當溫暖體貼,很適合親職關係中的雙方家長閱讀,或許能夠稍稍舒緩心中的糾結,或是理解對方的言行背後,可能懷抱著的脆弱與傷口。我誠摯希望,每一位需要練習「親職合作」這個功課的家長,都能在這個練習題中學習接納、安頓自己,給自己、對方、孩子時間,慢慢療癒,走出家庭關係的新樣貌。

 

勵馨基金會-桃園愛馨人粉絲專頁

募資方案
翻轉逆境-創傷知情服務開展募資
前往介紹頁面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