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

【宜蘭勵馨】宜起逗陣來守護,社區宣導破除暴力迷思

撰文/張愷欣(宜蘭分事務所專員)

宜蘭的社區鄰里間,至今仍保有濃厚的人情味,厝邊平時的關心問候再日常不過了。由於家庭暴力經常發生在兩人獨處的居家空間,遠親不如近鄰,左鄰右舍若有暴力敏感度,將成為被害者的救命稻草:及早發現徵兆,杜絕可能的傷害,事件發生時也可以立即伸出援手。

這幾年,我們在社區進行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的預防宣導時發現,許多民眾都知道「打人就是暴力」,肢體暴力很容易被辨識。但是,家庭暴力的形態有很多種,像是經濟控制數位工具騷擾、長期的精神虐待等都是暴力,這些暴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較難辨識、留下證據,外人也難以察覺。

尤其在人口組成較為年長的宜蘭社區,許多長輩對於暴力的認知也停留在「家暴就是家務事」,所以即使平常左鄰右舍會串門子,但遇到別人家的家暴衝突也不好意思干預。因此我們認為宣導的重點不但要介紹許多新型態的暴力,同時也要用更創意的方式引導民眾反思,破除大家腦中對於家庭暴力原來就存在的迷思。

性別暴力懶人包含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跟蹤騷擾、數位性暴力。

為了讓家庭暴力更具體地呈現,邀請插畫家錢錢設計一系列漫畫感十足的「性別暴力懶人包」宣導素材,涵蓋「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跟蹤騷擾」與「數位性暴力」,並於2024年4月到6間在宜蘭社區進行宣導。很感謝喜互惠生鮮超市秉持著關懷社區大小事精神,聽到家庭暴力宣導大力支持,提供宜蘭各分店場地,讓我們接觸更多來自宜蘭市、頭城和壯圍各區民眾。

我們將各種親密關係暴力行為做成互動牌卡,讓民眾在翻選時沉澱思考,想像暴力發生過程,進而同理被害人的感受。活動中除了選擇題,也有實作題,需要民眾拿起手機道具Call-out不同求助對象,模擬演練「日常生活中發生家庭暴力事件,身為第三人,你會怎麼做?」

最終,勵馨期待「沒有誰是局外人,人人都是友善第三人」這樣的理念,能慢慢在宜蘭在地的社區裡發酵、生根。

情境題設計,帶民眾進入暴力發生當下

美美和小麥過了熱戀期,因價值觀和彼此生活習慣的不同,每天都在爭吵,有時小麥會動手推小美,隔天表示因為「太愛了」,要求小美原諒,但又會出奇不意地在小美下班地點接送,讓小美有被監視的窒息感。

有時小麥發脾氣時,會遷怒都是小美做不好,讓小美覺得自己很遭、都是自己的錯;當最後小美萌生分手念頭時,小麥又威脅手上有小美的私密照,揚言分手就會傳給朋友,讓小美十分害怕。

這是活動一開始設計的背景故事,涵蓋親密關係暴力的四大子題——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跟蹤騷擾、數位性暴力,讓民眾在參與遊戲互動前,對於親密關係中會出現的暴力先有情境想像,接著社工會請民眾從牌卡中選擇:「你覺得還有哪些會構成暴力?」貼在板子上。

「這些圖都是暴力啊!限制行動、限制金錢使用、冷暴力也是…。而且其實男人也會被打。」

我們在現場觀察到,許多社區阿姨或大姐對家庭暴力施暴方式有一定的瞭解,圖卡上的文字,像是辱罵、或買東西需要伴侶同意…等皆引起婦女共感。遊戲結束後,還會立即打給住在附近的鄰居朋友,相揪參與活動。有些參加者也藉此機會傾訴親友的難題,諮詢社工自己該如何協助親友。

實際演練目睹家暴,練習成為友善第三人

在活動第二關,我們安排情境演練題,請民眾思考:「如果公園裡遇到情侶在打架,你會怎麼做?」並邀請民眾拿起手機道具嘗試求助。

要民眾突然要拿起手機求救,有些人一開始不知所措,但跟著範本照唸也會過關。演練後,有民眾分享,「平常都知道暴力不是對的,要上前幫忙還是要鼓起勇氣」、「雖然講得坑坑巴巴,但至少敢說出口」、「突然要拿起手機,有感覺到暴力發生時急迫感」、「打110請警察處理,比較安全」。雖然整體民眾對家暴預防有概念,也有部分民眾存有迷思,像是一位民眾提到,「這個還是人家的私事,可以幫忙打電話,但是不要公親變事主(台)」。

我們也藉這個機會提供另個角度給民眾想想,家庭暴力一直以來都不是家務事,而是一種侵害他人身體、心理和權益的犯法行為,加害者需要擔負刑責,所以如果看到這類事件,可以衡量自己的安危選擇是否介入,但若無法前去阻止,請務必尋求公權力協助受害人,沒有人是局外人

 

宜蘭勵馨2024中秋義賣「柚」來了 幫婦幼跨出創後第一步

 

遊戲反應男性困境,引發民眾共鳴

也有一些男性民眾經過互動後,很清楚指出「被打的一定是女人」是一種迷思,分享自身男性友人遇到的家暴經驗,像是伴侶長期惡言相向、貶低嫌惡,或者是直接被施以暴力等等,但不知道怎麼求助。我們也藉此回饋,台灣雖然民風較為開放,社會性平意識逐漸進步,但華人文化「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性別框架,讓男性受害者普遍還是「難開口」,若我們有聽說男性親友遭遇暴力,也可以試著鼓勵朋友覺察自己的心理需求,若有需要外界資源介入,宜蘭也都有適合的專業資源能協助。

另外,還有男性民眾體驗以後,也想帶老婆與孩子一起來玩,主要希望讓孩子學習辨識暴力,透過情境題目也能建構「要怎麼保護自己」的觀念。

帶入學校情境,從小跟孩子談暴力衝突

幾場活動下來也有許多親子熱情參與,雖然孩子對於牌卡裡的文字似懂非懂,但家長在一旁也一起學習,耐心地解釋每個暴力名詞,讓孩子可以依自己的想法作答。

第二關,我們也針對孩子能理解的情境調整題目內容,「如果在學校看到同學打架,你會怎麼會做?」多數孩子需要引導慢慢講出來,而其中一位孩子一開始沒有反應,看起來思考很久,大概幾分鐘過去,才慢慢對著社工說:「要找老師來勸架」。

從這裡我們也發現,孩子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地還能理解現實,家長無法滴水不漏地保護孩子,或隔絕暴力進入孩子的世界,反而是讓孩子從小就可以練習感受情緒,慢慢建構感覺、衝突和暴力等概念,提早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小小民眾拿起手機Call out協助當事人求救!

當一群高中男生來參加性別暴力宣導,他們在圖卡中一致選擇想瞭解「數位性暴力」,接著便紛紛指向對方開玩笑說:「哈哈,你是不是都對你女朋友這樣啊,我就知道!」,其他男生也回應「這又沒什麼,啊不都這樣,會怎樣嗎?」

透過這個機會,社工現場立即以嚴肅表情回應,關於數位性暴力的樣態和施暴行為,一點都不能開玩笑。「未經同意拍照或散布與性/性別有關的個人私密資料」不但會造成被害人心理傷害,也都會觸法

五場活動下來,不但有許多民眾主動到攤位說:「我知道你們,是勵馨!」為我們加油鼓勵。也有許多民眾在遊戲結束後有一種「原 ‧ 來 ‧ 如 ‧ 此」的體悟。多數人對於家庭暴力事件都有基本概念,只是很少注意到暴力其實就隱藏在生活周遭,需要更敏感地辨識,才能真正發揮鄰里精神,看見被害人的求助信號,成為友善的第三人。期待每年持續的社區宣導,讓每個人都能翻轉傳統文化下的暴力迷思,建立起尊重、性別平等的意識,才能人人一起人營造暴力零容忍的生活環境。

募資方案
【支持宜蘭勵馨】─陪伴受暴婦幼挺黑暗,下一站溫暖成家
前往介紹頁面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