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更緊密。然而,數位科技的普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數位性別暴力成為一種隱形且危險的傷害方式。這種暴力形式往往悄悄地發生,受害者可能不易察覺,也可能不敢發聲,讓受害者感到無助,也造成他們嚴重的心理壓力與生活困擾。
數位性別暴力指的是利用數位工具(如手機、社交媒體、即時通訊應用、電子郵件等)進行的控制、威脅、羞辱、騷擾,甚至是洩露私密影像等行為。這些行為通常發生在現有或已結束的親密關係中,目的是施加控制或報復。例如:
1,監控行蹤與通訊:伴侶不斷查看你的通話記錄、社交媒體帳號,或利用定位功能追蹤你的行蹤。
2,要求分享私密影像:在關係中強迫你發送裸照或其他私密影像,並威脅如果不配合就會後果嚴重。
3,非自願散佈私密影像(image-based sexual violence):分手後,將你過去的私密影像洩露到網路上,作為報復手段。
4,言語騷擾與羞辱:通過訊息或社交媒體,持續發送羞辱性、恐嚇性的言語。
5,冒充身份或騙取信任:利用假帳號冒充你,發送或發布內容,損害你的名譽。
某次我們接獲一位民眾的諮詢,這位民眾和伴侶的親密關係中,原本就存在一些暴力的行為,例如兩人吵架時,常會有肢體上的傷害;後來,男生多次想要分手,但女生卻揚言要散布性私密的影像,男生深受其擾,擔心自己會被家人、朋友看到自己的照片,甚至會影響到工作。所幸透過後續的報案處理與通報性影像處理中心,讓事情得以告一段落。
透過這件事情也提醒我們在關係中無論多愛、多喜歡,都還是要保護自己,切勿把愛跟喜歡變成可以傷害的模糊地帶。
1,保護個人隱私。
2,學會設置數位邊界: 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個人空間,不將所有數位資訊暴露給另一半。 清楚表達自己願意與否分享私人內容。
3,學會辨識異常行為:如果伴侶經常檢查你的手機、社交媒體或試圖限制你的行動,這可能是一種控制行為的表現。
4,與支持的朋友或家人談談。
透過了解數位性別暴力的特徵、成因,我們都應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讓每個人都可以遠離這種暴力,而我們也需要共同努力,讓每個人都能夠在安全、尊重和平等的情感關係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