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
|

深偽技術:真偽難辨的網路刺青

撰文/郭柏妤| 新北分事務所倡議專員
過去對數位性別暴力的想像可能是散佈性私密影像、數位跟蹤騷擾等,而深偽影片是另一種樣態,顯然這已經不是要求大眾保護好自己、不要拍攝私密影像就能帶過的。

你有玩過換臉APP嗎?只需要提供幾張照片,就可以讓你的五官放到明星的臉上,甚至可以做成趣味影片,好像你真的拍了一支載歌載舞的MV。但你知道嗎?科技帶給我們的不只有新奇與趣味,更有可能帶給我們傷害與恐懼。

 

換臉是運用深偽技術(Deepfake),讓AI人工智慧將一個人的五官,編輯、重製成另一個人的臉。當大家都一窩蜂把大明星的影片換成自己的臉的同時,有一群人的臉被偷走,合成到A片女主角臉上。

 

鏡週刊日前發出主題報導,揭露有相當規模的「網紅合成性愛影片生產鏈」,專門將台灣網紅或藝人的臉,移植到性愛影片的女主角臉上,不只youtuber,包含女性政治人物也深受其害。在這些非法的群組中,不只提供免費的合成試看片引誘會員付費購買完整版,除此之外,群組內定期舉辦投票、競標,讓會員票選、出價決定下一位被換臉的人。甚至,只要提供足夠的影像素材,素人也能成為被換臉的對象。

 

即使檢調單位已鎖定相關嫌疑人,但正義真的可以就此申張嗎?深偽影片製作完成之後,不但被傳閱下載,還被拿來販售獲利,對受害者的傷害不容小覷。當科技越發進步,這些影片幾乎無法用肉眼辨識真偽,遭到換臉的受害者要如何解釋影片中的人並非自己?大家會相信嗎?以及解釋之後,是不是會讓更多人去查詢、點閱這些影片?受害者求助的過程充滿這些顧慮,難上加難的是,現行法律並無針對數位性別暴力的專責規範,受害者未成年能以《兒少性剝削條例》處理,但成年人受害僅能以《散播猥褻物品》、《妨害名譽》等法條處理,然而,這些罪責相對於受害人的實質傷害而言,實屬輕罪且不夠完備。

 

此外,相關組織常使用難以追朔的網路IP行動,因此調查犯罪者的過程相當困難,就算真的找到負責單位,倘若影像上架的平台為境外網站,並無法源依據強制下架相關影像,就算下架原始影像,也難保影像是否已經被下載、儲存,甚至重複上傳。也因此有人形容就像「網路刺青」一般,難以根除。

 

過去對數位性別暴力的想像可能是散佈性私密影像、數位跟蹤騷擾等,而深偽影片是另一種樣態,顯然這已經不是要求大眾保護好自己、不要拍攝私密影像就能帶過的。除了制定專責法條之外,我們也應該完備承接受害者的保護機制與輔導環境,因為這樣的傷害可說是線上性侵害。

 

除了關注法條與保護機制的制定與完備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讓大眾更具有相關意識。即使一個犯罪組織被繩之以法,只要還有人購買影片、加入群組成為會員,甚至是純粹好奇的點選觀看,就會有更多犯罪者的出現。

杜絕直接或間接讓罪犯得逞,也持續給予受害者支持。被變造的那張臉並不是「東西」或「素材」,而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每個人都應該被友善地對待,而非粗暴地使用。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