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成長於傳統家庭,長期目睹父親情緒失控、責罵母親,這讓她自幼承受巨大情緒壓力,也深深影響她的自我價值感,甚至曾因自責「我不該出生」而傷害自己。勵馨社工協助安安理解自己的經歷、撫平情緒,也一同探索職涯規劃,鼓勵安安追尋「當機師」的夢想,讓安安重新看見生活希望。陪伴目睹暴力兒少的路很漫長,但孩子燃起的熱情與這小小的願望,是對我們持續守護最好的肯定。
安安出生在一個充滿男尊女卑、長幼有序等傳統觀念的家庭。她不懂,為何爸爸總是強勢、不講理,為何爸爸要不斷責罵媽媽?
爸爸對於安安與媽媽有著十分高的要求,從外表到言行舉止;從課業成績到寫字的美醜;從生活中的小事,例如:晚餐要吃什麼?健不健康?到生活中的大事,例如:安安升學去哪所學校?要學什麼才藝?爸爸都很重視。
因為安安,爸爸經常罵媽媽,例如:只要安安成績低了一分,爸爸就會覺得媽媽沒有督促好;只要安安體重增加一公斤,爸爸就會覺得媽媽煮飯太油;家裡只要有一顆灰塵,爸爸就會覺得媽媽沒有好好打掃。
但家事本來就是大家的事和責任,不應該只是媽媽的責任。因為這個傳統觀念,影響了安安的家,也讓安安從小被壓得喘不過氣。服務中,社工花時間帶領安安重新認識健康的家庭角色與分工,安安才發現:不是媽媽不夠好,而是爸爸與媽媽的觀念需要改變。
在父母摩擦與自責中,安安曾覺得「不該出生」,甚至曾經自我傷害。
當時的安安覺得怎麼做都不夠,覺得自己害了媽媽,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生。父母的高期待、安安對媽媽的內疚感、自責的感受把安安壓得喘不過氣;當時,安安拿起身旁的美工刀,二話不說在手上劃了幾刀,安安形容當時看到自己那佈滿血跡的手,從沒有想過自己原來還有未來……
後來,安安看了一部電視劇《向風而行》,覺得劇中的女主角好帥!好勇敢!好自由!安安也夢想成為一名機師,開著飛機帶領大家到不同國家。
我們開始與安安一起編故事,想像成為飛機機師的未來。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天馬行空的畫面,那屬於「他」的故事一點一滴拼湊起來。那天,安安拼湊出屬於他的飛行故事,看著圖畫露出微笑,輕聲說:「我好喜歡喔!這是我前進的力量」
社工與她一起查資料、列步驟,並在一個特別日子,送給安安一架飛機模型,卡片上寫著:「從前佈滿血跡的手,未來會變成保護別人安全的工具。」
哈佛商學院教授馬格里斯曾經說過:「真正有復原力的人,是能把負面經驗,轉成有意義的教訓」,社工相信安安未來能夠達成夢想,因為社工看到安安對飛機的熱情與盼望,那發光的雙眼會繼續帶領安安跨過成長中每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