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去爸爸那裡讀書,等放假再來跟妳玩!」女兒開心的跟媽媽約定。
一年前,媽媽因不堪虐待離家求助帶著讀幼兒園的女兒入住庇護所,初入庇護所的女兒防衛而早熟,總是不願回應他人、或是與他人互動。抑鬱的樣子看在媽媽眼裡,真的好心疼。
考量爸爸並未對女兒施暴,也為了健全女兒的身心發展,媽媽鼓起勇氣,透過會面交往服務讓女兒跟爸爸見面;媽媽希望,即使夫妻分開,也要讓女兒擁有父母完整的愛。
之後,為長遠生活、教育、經濟等因素考量,雙方共同決議讓女兒跟爸爸生活,在女兒回到爸爸身邊生活前,母女兩常利用女兒放學後天黑前的空檔一起散步聊天,珍惜母女共同生活的時光,媽媽也跟女兒一起預備,讓女兒在轉學前跟班上同學好好道別。
在溫馨的歡送會中,媽媽溫柔的與女兒相視而笑,濕熱的眼眶中滿滿都是女兒的身影與對女兒的愛,她輕聲與女兒約定:以後媽媽會常常去看妳,不管妳在哪裡,媽媽永遠愛妳。
當夫妻離婚或是分居之後,若能持續透過親子會面的機會,練習協議照顧孩子的分工合作,並且在孩子面對提及對方時,兩人都能不口出惡言,尊重孩子愛爸爸也愛媽媽的心,就能使孩子不因為難而壓抑自己的感受,也越能表達對父母的依戀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