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

【議題觀察】數位時代 請正向的和孩子聊網路生活

Photo by Daria Shevtsova from Pexels

前幾天的失聯少女事件讓國內許多家長的心情隨之起伏,所幸孩子終能平安歸來。

除了替當事兒少感到不捨外,我們也能從報導上看見事件中孩子家長的反應是:「不責備,讓孩子先好好休息」並向熱心的協尋網友致謝,也希望事情落幕後,能撤下孩子相關影像資料。

 

一起陪伴、接納孩子 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當孩子已經受傷了,家長若能以接納、陪伴的態度,成為支持孩子的後盾,有助於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協助孩子邁向復原。 反之,若家長們以「愛之深,責之切」為名,責備孩子不懂保護自己、轉而限制孩子的人際社交探索(例如:網路交友、情感探索),孩子很可能會以家長們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破重圍」,一旦發生意外,家長更可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更何況家長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

其實,沒有人樂見孩子受傷,然而比起過度的控管和箝制,家長的陪伴和接納,方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當孩子遭遇問題時,家長若能站在尊重孩子,而不是以上對下的立場,才能傾聽到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真正承接起孩子。他們往後遇到困難時,也更能和家長求助,家長更有協助孩子的可能性。

 

網路不是敵人,但要留意安全及隱私議題

據報導,當事兒少的同學不但陪伴她前往,還記下她坐上陌生車輛的車牌、車型。後來在約定時間等不到人時,更在第一時間聯絡她的家人、將資訊提供給警方,讓警察能及時破案,不但被網友讚為「神隊友」,也讓我們看見關鍵時刻中重要他人的影響力。這同時提醒我們:在使用網路進行社交活動時,由於網路的身分匿名性,難以確定線上互動的對方究竟是怎樣的人,因此,我們要格外留意自己的安全和隱私,若要和網友見面,一定要有人陪同、並約在公眾場所。

雖然只有加害人要替自己的犯行負起全責,但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些避免危險的小技巧,同時也要關心身旁的親友,或許你我都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成為拉朋友一把的重要他人!

 

大眾應尊重當事兒少隱私 切勿獵奇窺探 ?

在尋獲當事兒少時,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她還是處女嗎?」、「嫌犯有沒有性侵她?」好像只把焦點放在當事兒少的「貞操」,但這真的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嗎?當事兒少被關在小房間長達66小時,手機被沒收,有家歸不得,還遭嫌犯威脅反抗就要施以電擊,無論她有沒有遭到性侵,她都不應該遭遇這樣的暴力對待。

任何一起暴力事件,都不應該將焦點放在被害人(及其家長)是否有做到「自我保護」,因為這形同替加害人卸責。但我們可以從接納、關心、陪伴的立場出發,成為孩子或身旁親友重要他人,共同為營造兒少安全、零暴力的社會環境努力!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