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暴力16日後:我們相信每種性別都該被重視和友善對待

撰文/勵馨基金會 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
編輯/蕭淳方 (公民對話處 媒體處 專員)

11月25日到12月10日是國際上「反性別暴力16日行動」,這是一個提醒我們,性別平等仍需共同努力的時刻。

國際上許多組織會在每年這段期間展開各種行動,以提升各界對性別暴力議題的關注。勵馨基金會今年也在過去的16天中,透過「反性別暴力知能小調查」,與大家一起看見生活中每個面向所隱含的性別暴力議題。

在16日後的今天,勵馨想跟大家分享我們在服務中的看見。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致力多元性別防暴

勵馨基金會一直致力於防治性別暴力,並關注每種性別所面臨的特殊困境。

2019年前後,勵馨陸續接到來自多元性別者的求助。在當時的台灣社會,沒有專門為多元性別者提供的社工服務,導致他們遇到性別暴力時往往求助無門,只能一個人獨自承受,甚至面臨最嚴重的人身安全困境。

「服務與倡議同行」是勵馨重要的使命,因而在2019年成立「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多歧中心),專為面對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等多重歧視的群體提供綜融性的支持服務,並疾聲呼籲公部門應針對「多元性別族群」投入社政服務資源。

這些年來,勵馨多歧中心見證了無數來自不同性別、性別認同與性傾向夥伴的生命歷程,看見性別暴力並不僅限於身體暴力,它也包括情感、心理、社會與經濟層面的暴力。

而對於「跨性別者」而言,所面臨的不僅是來自家庭或社會的排斥,還可能因為「與傳統性別角色不符」而受暴,這種暴力形式常常被忽視,甚至被視為「正常」的一部分。他們遭遇的暴力往往更具隱蔽性,並深刻影響它們的心理健康與日常生活。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深知,面對性別暴力的受害者,無論其性別如何,每一個人都應該被尊重、被理解並且被支持。

我們致力於提供心理支持及社會資源,協助受害者擺脫暴力陰影,重建自信與力量。

透過實務工作,也讓勵馨理解到,「跨性別者」往往需要更多專業且具敏感度的服務來幫助其應對。因為跨性別者面對的不僅是來自外界的偏見和排斥,還常常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遭遇二次傷害,甚至被社會服務體系所忽視。

 

一則跨性別追悼日的聲明 帶來更多反思

在11月20日「跨性別追悼日」的時刻,旅日作家李琴峰發出個人聲明,勵馨基金會對李琴峰女士表達我們最真誠的支持與關懷。

我們深知,在這背後,她所面對的挑戰不僅是自我認同的過程,還包括來自社會、家庭、職場甚至網路的各種壓力和困境。

李琴峰的經歷,揭示了跨性別者所遭遇的性別暴力,這不僅是來自外界的歧視和偏見,更是一種深層的、根植於社會結構中的暴力。

李琴峰的發聲給予我們無限的啟發。她的選擇讓我們看到,即便面對無數困難與挑戰,每一個人都擁有追求幸福和尊嚴的權利。

勵馨基金會將繼續肩負起推動性別暴力防治工作的責任,並且為每一位因性別、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而遭受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幫助。

也期盼在性別暴力防治的路上,我們可以同為夥伴,一起建置性別友善的社會,讓每一種性別都可以有安身立命的位置,不再受性別暴力之苦。

李琴峰(左2)在臉書發文:「我們存在。我們活著。我們要活下去。這是我們的時代。這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不要讓任何人,奪去我們的未來。」照片取自李琴峰臉書

 

備註:最能象徵婦女人權法典的CEDAW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在1981年生效,其保障的對象,從婦女與女孩,漸漸隨著時代趨勢,擴及到更多不同的性別。尤其是2010年發布的第28號一般性建議,已經明確表示CEDAW所指的性別歧視包含: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等因素而來的交叉性歧視,因此保障多元性別者的權益也是CEDAW所關心與保障的範疇。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