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

台灣的性別公義之路仍須努力

撰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能想像台灣30幾年前,台灣仍有許多被押賣從娼的不幸少女嗎?最年輕的才11歲!

勵馨基金會發起人高愛琪(Angie Golman)就是在收容從娼少女的廣慈博愛院婦職所,1984年遇到了這位11歲的女孩,和她女兒同年齡,她向上主說,「我再也無法繼續這個事工了,除非祢指引道路,讓我在離開這個地方的時候得著盼望,同時和少女們分享基督救贖的愛。」

她繼續禱告,逐漸明白疼惜這些少女,無法為少女破碎生命帶來根本改變,好奇妙的,上主給她成立「中途之家」的異象,讓女孩在中途之家可以學會愛自己、愛別人,原諒自己、原諒別人,生命重新開始的機會。

勵馨就在這樣的願景中,吸引了梁望惠、商正宗、蘇希宗等基督徒,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租了一個房子,從一張桌子、一支電話、一張床開始收容從娼少女。終於在1988年湊足100萬元,正式登記成立「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如今,勵馨已走過30年!

值得關注的是,當時,在亞洲教會婦女大會(ACWC)上有一份田野調查報告,震驚國際。長老會友的廖碧英找原住民青年以每15分鐘300元的交易行情價,進入寶斗里的十幾家娼館內,用母語進行性產業實地調查,發現受訪者中,高達63%是未滿18歲少女,其中60%是從15歲以下開始從娼,4成是原住民少女。他們一般工時長達十小時,每天接客數高達30到40次佔受訪少女的23%,而且多數未滿16歲。

曾支援調查的原住民青年胡德夫,越發關注原住民少女被拐賣的命運,還夥同族人手持短刀救出了不少雛妓。他的創作歌曲《大武山美麗的媽媽》,也是為了這些原鄉不幸少女發聲。

這30年,勵馨貼近台灣民主化過程,從一黨獨大、解嚴、政黨輪替中, 一路上陪伴了無數的受傷女性,從被賣、被剝削、無家可歸的少女,到被性侵、青少女懷孕,長大後承受家暴婦女朋友,協助她們恢復上主賦予原有的榮美。

勵馨因為用心,深深感受到,台灣嚴重的暴力壓迫結構,它重重的傷害到女人的身體與靈魂。到底台灣暴力的根源在哪裡?

雖然,勵馨強調服務與倡議同行,企圖改變暴力結構,這2、30年長出的各式法案,如《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人口販運防制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勵馨幾乎無役不與,這些法案可說在亞洲甚至全球領先,但是,台灣的暴力有減少嗎?

2016年衛福部的委託的「台灣婦女遭受關係暴力統計」發現,任何一種的親密暴力之終生盛行率為24.8%,這包含精神暴力、跟蹤暴力、騷擾暴力、肢體暴力與性暴力,而105年的家暴通報案件高達117550件,這幾年還有升高的趨勢。

很遺憾的是,去年全球延燒的#Me Too運動,台灣並未真正跟進。雖然,勵馨每天都在接#Me Too的受害者求助,但真正的名人跳出說被性騷或性侵及其少數,而且未見加害者被指出。

終止性/性別暴力,建構性別公義的社會是勵馨的終期目標,有人說,勵馨在台灣書寫歷史,其實,勵馨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學習實踐基督的精神。

勵馨祈願,從生命開始之初,沒有人因為性別篩選而被拋棄;求學時,不因為懷孕而被迫離校;就業時,不因為性別而被差別待遇;相愛時,不因為衝突而遭受暴力對待;年老時,不因為任何因素被遺棄;落實任一性別同為夥伴,共創性別公義社會,讓每一種性別都被善待!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