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7
|

【勵馨投書】憤怒的背後:壓抑情緒為暴力之源

美國佛州一同志夜店「脈動」日前發生史上最嚴重槍殺案,在長達一首歌長度的槍聲中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傷。兇嫌馬丁的父親曾提過兒子憎恨同志族群,也透露出馬丁幾個月前曾在邁阿密市區見到兩名男子親吻,馬丁當時感到非常憤怒,他說:「看看他們,當?我孩子的面做這種事[1]。」   男性從小不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情緒,導致面對任何事情時,常常僅會用「憤怒」的情緒來表達,馬丁的前妻、舊同學都曾表示馬丁不擅社交,且可能有同志性傾向[2] ;若這些線索都屬實,很遺憾的是馬丁在一個恐懼同性戀家庭中長大卻具有同志性傾向,他無法接受自我,而社會也沒有任何資源協助馬丁以及他的家庭。

為什麼具有同志性傾向的同時卻憎恨著同志族群?我們認為這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壓抑與恐懼同性戀,造成馬丁必須透過憎恨同志族群此一行動來跟自己的家庭與父親表示出,「你的兒子並不是一個男同志」。

在這種深層壓抑的過程中,男性很難言說及宣洩自己的情感;我們認為,馬丁會家暴自己的前妻,掃射同志夜店,起源就在於社會長期不鼓勵男性表達自己的情感,最後造成馬丁無法自我認同、甚至恐懼同性戀。在無法尋求任何幫助的狀況下,他只能透過憤怒與暴力來宣洩自己的無助-自我認同的焦躁無助,與恐慌-被迫跟家庭出櫃的恐懼。

勵馨基金會深耕男性團體十年,深知情感/性平教育的重要性,這些血淋淋的例子讓我們看見,若是傳統教育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不破除,男性的情感就難以表露,或找到宣洩管道,在情感長期壓抑下,難保不會發生悲劇。   勵馨基金會呼籲,情感/性平教育要從小做起,當男性的情感不再被封印,而且能坦承自己內心的脆弱時,男性就能知道,除了憤怒與暴力之外,還有其他表達情緒與情感的方式與管道。「認識自我、同理他人與關懷社會」,不僅讓男性自己更快樂,也能消弭對自己、對女性與對同志的暴力。

[1]端傳媒「美國奧蘭多同志夜店槍擊案,嫌犯父親稱無關宗教,只因恐同」
[2]東網「奧蘭多恐襲:案發夜店常客槍手疑是同性戀」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