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4
|

【勵馨倡議】校園廁所不應成治安死角

撰文/汪育如(總會研發專員)
現今台灣許多廁所都蓋得明亮舒適,何時校園廁所也能擁有讓學生得以安心解決生理需求的環境?

05月29日,台北發生令人痛心的8歲女童於校園廁所內被傷害致死案件,激起社會輿論高度討論。除了死刑存廢與否的爭議之外,在人心惶惶的現在,更有加高校園圍牆、增加員警、家長志工隊巡邏、對嫌疑人進行監控等意見。臉書上也有熱烈的討論,其中也有網友對於校園廁所的配置提出疑問。   這讓勵馨想到,15年前,玫瑰少年葉永鋕也是在校園廁所內,遭受不知名的傷害,離奇的失去寶貴的生命。   隨意的在google中搜尋學校平面圖,從國小到大學的平面圖,都可以看到,校園廁所似乎作為一個不得不配置,卻又是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鄰避設施。總是設在最偏遠的一角,更甚者有獨立設在校園的角落。   一定有許多女性都有同樣回憶,年幼時在學校對於上廁所總有許多擔心害怕。廁所通常是蹲式的,與家裡不一樣;灰灰暗暗的,透出一股令人不喜的味道。有的廁所又髒又破舊,有很多不知名的蟲子,沒有任何裝潢,甚至只有水泥表面。或是坐落在很遠的地方,光想到要獨自來回就讓人害怕。也因此,許多年幼的女孩經常憋尿,或者不敢在學校上大號。    在文明科技發達的現代台灣社會,許多廁所已經變得明亮舒適,唯獨校園廁所,好像被時光遺忘一樣,停留在幾十年前。台灣常自傲於數十年來經濟快速成長,但對於年幼女孩是否能舒適安全的解決生理需求,卻似乎從未被認為是件重要的事。   勵馨經常與世界各國其他NGO分享與交流保護婦幼的經驗,常聽聞第三世界國家或是戰爭中的國家女性因硬體空間缺乏,如廁或洗澡時就是被性侵或猥褻的高危險狀態。過去總是自恃已開發國家的我們,覺得這樣的境況離我們很遠,如今,卻覺得差異不大。   勵馨期待,政府能夠真正的看到事件內在發生的成因,痛定思痛,運用國家機器的力量,從各個層面深切的改善,才能遏止類似事件繼續發生。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