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

性別窄化的家長「框架」了教育?

撰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圖片來源:D and T Association (CC BY-SA 2.0)

家長積極爭取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力原是好事,但仍應尊重教育專業,參與而不干預。

 

龍安國小有家長檢舉《穿裙子的男孩》兒童繪本,有「鼓勵變裝癖」之嫌,很遺憾的是,龍安國小居然順從,把它從圖書館強制下架了。此同時,有一微小行動令人感動,台北市和平實小黃志順校長邀請學校小小足球員,與他一起穿一日的裙子上學,真實感受跳脫刻板成見與他人眼光所需要的勇氣。這位黃校長截然不同的教育行動,讓我們覺得欣慰,台灣教育界仍有所堅持,小小的火苗是很珍貴的。

 

而這位家長,為何如此的焦慮《穿裙子的男孩》一本小小的兒童繪本呢?直指它是鼓勵變裝之癖?看看古今中外,穿裙子的男生可是多得很。耶穌一輩子都穿裙裝,古埃及、中東、蘇格蘭的男人也會穿裙子。時裝界瑞典品牌H&M,2010年的男裝流行新品中就設計了男裙時裝;日本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在2012年的男裝秀也設計了裙裝。現代社會女人能著裙裝,也能穿褲裝,為何限制男人只能穿褲子?這是一種性別框架與窄化,這位家長被框架限制了,但他不能要求下一代的孩子也是如此啊。

 

這幾年,台灣教育界趨近保守,由於同婚議題,反同勢力伸張,性平教育在校園遭性別窄化的家長反制,面對家長或家長會的壓力,不少學校或縣市政府無力溝通或無能說理,為了避免衝突,在性平教育上節節退讓,間接促成這些只有男、女二元牢固性別框架的家長,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行介入校園教育內容。

 

校園也因此對同志、性別、多元幾個詞,非常的敏感,所有教材盡量剔除這些相關資料,關心教育的民間團體,搖頭說,「性平教育倒退數十年。我們看到的是,只有二元性別框架的教育,恐怕只會造成不同於男女二元性別的孩子,會被霸凌與排擠。

 

去年5月間,台北市教育局「針對校園不當教材,教育局如何把關」的議會專案報告,因應家長會的強力要求,答應了家長會會令不當教材退出校園;府級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增加家長的席次。問題是何為不當教材?這恐怕只會製造更多爭議,不能解決問題。

 

根據《教育基本法》的規定,家長的角色是協助者、提供意見者、支援者,擁有學校事務參與權,但並未擁有學校事務決定權,家長會的功能在於:一、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二、建立家長對學校的信任;三、增加學校的社區資源;四、豐富師生的教學經驗;五、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六、監督學校的辦學績效;七、幫助學校向政府爭取辦學經費;八、提高學校在社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指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漸漸成為僱主暨夥伴關係;家長對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且希望落實在自己的孩子教育過程;家長從過去出錢出力的角色,漸漸踏入參與實務教育運作的行動。

 

今日,家長自主意識抬頭,積極爭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力,希望能使子女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是好事,但如何「參與而不干預」?尊重教育專業,主管機關還得多花點心思,訂定明確、可行的規範,最重要的是,編列充足經費,讓學校遊刃有餘的辦學,不要拿人手軟而受到控制。另外,學校得堅持教育基本理念,多花點腦筋,有能力教育家長,學會與家長好好溝通。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