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

擦掉焦慮、揮別恐懼,正視全面性教育 台灣性教育現況檢視記者會

「全面性教育,從國小做起」、「性教育要做全面,不要只做表面 」隨著今年六月份在台灣掀起的 Metoo 運動浪潮,越來越多人關注身體自主權及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勵馨基金會於今(16)日發布台灣小學、中學性教育現況的研究調查結果,邀請立法委員范雲、國小教師、學生代表、學者出席分享對於性教育落實的觀察和建言。教育部代表也承諾後續將推動全面性教育的政策方針和進度。

 

記者會現場,性平協會與勵馨基金會共同擦掉白板上「上課時數未達標」、「城鄉差距」、「課綱教科書不符全面性教育」、「不符合生活情境」等台灣性教育的現況與問題,露出後方「全面性教育」的字樣,呼籲政府重視教師在實施性教育教學時所面對的困難與壓力、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且性教育教學應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並落實聯合國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核心精神。

 

國小性教育實施狀況不符全面性教育指引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性平協會)秘書長韓宜臻指出,現行國小實施的性教育存在三大問題:(一)課綱與教科書和全面性教育的指引存在落差,全面性教育所要求的核心概念「性與性行為」與「性與生殖健康」出現的次數都非常少,且呈現方式也不符合全面性教育的精神。(二)國小教師教授性教育時面臨多方壓力,有59.79%的老師擔心來自家長的壓力、13.88%曾實際被要求避免教授某些主題,且有超過四成的教師在教授性教育時會覺得不自在。許多老師更直言,如果因為教性教育被家長投訴,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心力處理,因此索性選擇不教。此外,有59.52%的老師認為缺乏性教育的教材、教案等教學資源,50.8%則認為授課時間不足。(三)提供給教師的資源與支持皆不足,61.7%的老師於師培階段不曾接受相關訓練,54.9%於在職進修階段不曾接受相關訓練。兩者交叉比對,也有將近四成的老師,在師培與在職進修階段都不曾接受性教育相關訓練。對此,性平協會呼籲教育部以國際指引為標竿,以科學實證的角度重新檢視課綱與教科書,藉此改正不合時宜的內容、發展符合全面性教育精神的教學資源,並提供教師足夠的資源與支援。

 

國小性教育教材篇幅不足,教學面臨來自學校及家長的壓力

國小教師紀孟均分享國小教學現場的經驗。他表示,目前國小性教育除了時數與教材不足之外,在內容及視野上,只能著重在課本中的生理及衛教知能,對於性、情感或多元性別的議題,無法開展出更多元、更接近學生經驗以及真實世界的課程。有心推動全面性教育的老師,也經常面臨來自學校及家長的壓力。此外,由於教師在師培與研習階段較難接觸到具有性別、人權觀點的性教育內容,因此他們在教學時也難以開展出多元且貼近學生真實經驗的課程內容。

 

國中學生性教育受教權被邊緣化,國三借課嚴重

勵馨基金會倡議專員劉思伶說明,國中(第四學習階段)的「健康與體育領域」分為「健康教育」與「體育」兩科,校方必須依照實際條件採取分科或領域教學,每週安排 3 節課。若採分科教學,健康教育與體育的時間分配以 1:2 為原則。其中,課綱也明確指出國中階段的教學重點為「青春期身體變化與保健」、「多元性別」、「身體自主權」、「安全性行為和法律規範」等幾個面向。然而,國中端的性教育落實情況卻與上述規範存在巨大落差。國三的健康教育課程經常被調動、借課,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深受影響。除了國三缺課嚴重,縣市鄉鎮的缺課情況更為明顯,凸顯出性教育的落實存在城鄉差距與不平等。勵馨基金會的調查也發現,目前國中端的性教育授課方式偏向照本宣科,缺乏生活案例的延伸討論,對生活的實用性較低。

 

學生代表呼籲正視感情需求與性別平等

學生代表卓暐凱也感同身受,他表示目前接觸到的性教育經常以性剝削、防治教育為主,缺乏對於情感關係、多元性別的討論。若學生談戀愛,老師給的建議通常會是分手,進而阻斷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學習與他人相處、探索自身感受的機會。他建議,各學科的教學內容應積極融入全面性教育的方針,且情感教育要能回應學生的經驗與問題,才能讓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處理感情的能力,並擁有正確的認知與觀念。對此,勵馨基金會建議應確實保障學生的性教育受教權,且性教育的課程設計須以學生經驗為出發,正視學生的情感需求,並融入性別平等觀點。

 

借鏡國際性教育,從心理與社會健康層面出發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李柏翰則分析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他說明,根據聯合國眾多組織共同提出的指引,全面性教育屬於人權教育的一環,並且包含情感教育及關係教育。它的重要之處在於,不再以病態、偏差行為等觀點討論性,而是從心理與社會健康等層面出發。因此,全面性教育也是促進多元、尊重、平等社會的關鍵指標。

 

全面性教育推動:政府必然的責任

立法委員范雲從過去的陳情和實務案例出發,指出台灣的性教育還停留在「避教」或「教錯」的階段。例如將「性教育」窄化成「性健康教育」,只關注身體器官及避孕等問題,而避談情感教育、多元性別、性行為等議題,抑或是老師運用身體紅綠燈教案,誤讓孩子看醫生聽診時大喊「不要碰我的紅燈部位」等案例。此外,校園中長期存在的性騷擾、性侵害事件,也與性教育未落實高度相關。范雲表示,去年已經要求國家教育研究院必須針對台灣實施兒少性教育進行有規模的系統性調查,很高興性平協會和勵馨已經先進行研究。他也會要求國教院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讓大家在實證脈絡下,提出具體明確的政策方針和資源。

 

教育部回應:努力跟上世界潮流 整合資源讓性平教育更加完善

教育部督學王明源回應,教育部已經將全面性教育的八大核心當成各級學校的推動重點,藉此跟上聯合國與世界的潮流。國家教育研究院目前已在課程手冊中增列全面性教育的說明,以此作為教師教學、教科書出版的參考。針對師培進修管道,教育部也委託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學者發展教學指引,提供前導範例。教育部也期待,中央、地方、各級學校可以共同努力推動全面性教育,並結合民間團體、民意代表的資源與意見,共同深化、發展。

 

最後,性平協會理事長吳政庭也邀請大家參與於 10/27(五)舉辦的「2023 CSE IN ASIA 亞洲全面性教育國際論壇」,從中借鑑其他國家推動全面性教育的成效與經驗。在國際論壇中,性平協會特別邀請港、日、韓、泰、菲及台灣的團體代表與學者發表自身的研究與觀察,期盼透過交流督促台灣落實全面性教育。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