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基金會23日舉辦第一屆性別影展記者會,挑選10部有關女性的紀錄片,希望從性別的角度,訴說女性的故事。勵馨執行長紀惠容邀請社會大眾,透過「第一屆勵馨性別影展」,關注在各種壓迫下的女性面臨的困境,特別是更不容易發聲、被聽見被看見的外籍移工。 紀惠容表示,去年美國好萊塢#MeToo運動風起雲湧,但亞洲除了韓國,多半還是一片噤聲;而女性移工的處境,因為交織了性別與勞動議題,更難被外界看見。因此勵馨特別和CNEX紀實頻道合作,今天先播放《暴風製造者》、《走出傷痛》、《甜蜜的負擔》三部紀錄片預告,希望透過紀錄片讓社會大眾更認識這些議題。CNEX紀實頻道營運總監史祖德也表示,紀錄片是社會的一片鏡子,但每部片只是一個點,希望每個看過的人都能有一點收穫,後續的動作才是最重要的。 首推《暴風製造者》主角是柬埔寨農民阿雅,16歲那年被賣給一個馬來西亞勞工仲介機構,後來成為一名女僕。在那裡,她被毆打、虐待、性侵、剝削,而且沒有拿到一毛錢薪水。回到村子裡後,她和當初離開時一樣一貧如洗。受盡羞辱且滿身創傷的她,究竟還剩下多少人性的尊嚴? 勵馨外勞庇護中心督導李凱莉表示,根據監察院王美玉委員調查報告,101年至107年2月,通報遭性侵害之移工人數有633人,在女性移工中,七成為家庭看護工,兩造關係近六成為上司和下屬關係,而且包括雇主的家人;同時間,勵馨服務案例中有24位性侵害個案,39位性騷擾及猥褻個案。 李凱莉指出,在這些案例中,個人多因經濟壓力,壓抑創傷復原需求;且根據現有工作許可規定,外界很難協助個案兼顧經濟創傷復原,另外,他們在家庭及關係重整上也面臨許多困難。在社會層面上,這些性侵及性騷事件若未揭露,或加害人未受到懲罰,類似事件即會不斷發生,但一旦揭露,也會重創雇傭國的國際形象。 勵馨呼籲由預防著手,首先在法制面,應訂定仲介人員的通報責任及罰則,以法律保障家庭看護工的基本勞動條件;其次,本國及跨國防治網絡及司法協助,應該提供多元的諮詢管道與工具;第三,應該強化移工法律意識與能力。 司法訴訟方面,除了司法人員應多了解移工族群外,並應增加相關人員的性別敏感度,提昇多元文化知能。保護協助方面,應加強社會安全網絡成員對於移工的認識,充實通譯人員語言與同理能力,並協助庇護所人員加強移工相關知能。李凱莉舉例說,她曾看過不起訴書中記載,移工同時有五個門號,但卻記不住自己的手機號碼,因此判定該名移工證詞不一,但只要對移工生活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移工通常使用易付卡,同時有五個門號是很常見的事,因此司法系統應該要多增加對移工生活實境的認識。 勵馨公民對話處長謝幸吟也表示,根據公視主題之夜《瑪莉亞的控訴》節目報導,外傭平均一天工作17小時,每兩名就有一名受到言語暴力,每六名就有一名受到肢體暴力,6%遭受性侵,移工問題可以說是台灣人權紀錄之恥,因此勵馨特別舉辦影展,帶出這個議題,希望社會大眾多多關注。包括「移工」在內,「第一屆勵馨性別影展」共有九大主題,其他還包括、「遊民」、「未婚媽媽」、 「變裝」、「親密關係暴力」、「女性情誼」、「性產業」、「同婚平權」、「女性無家者」等,讓我們一起伸出手,接住他們,陪他們多走一里路。 謝幸吟表示,10部紀錄片當中,《親密暴力》、《如果我是男人》、《親愛的我們要當爸爸了》等三部是保護級;《暴風製造者》、《看她輕輕地飛起》、《愛我請點擊》、《走出傷痛》(走出上癮人生)、《跨越紅線的商人》、《愛在古巴》、《甜蜜的負擔》等七部則是普遍級。全部都是真實的事件。 《親密暴力》以兩位女人的私密故事,粉碎「為什麼她們不離開?」的殘酷邏輯;《看她輕輕地飛起》講述在生存邊緣奮鬥的「賤民」階級女性,初邁入成年人後,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愛我請點擊》以真誠堅毅的觸調,拍出西洋男性與烏克蘭女性的追愛之旅;《走出傷痛》(走出上癮人生)以15位女遊民的生活,暢談她們在街頭討生活的辛酸史,並分享她們各自經歷過的人生故事;《如果我是男人》講述知名表演藝術家 Diane Torr 於1989年在紐約開設了一個名為 Man for a Day Workshops 的工作坊,藉由讓許多學員透過變裝,體驗當男人的故事。 記者會最後,紀惠容也頒發感謝狀給史祖德,大家並一起呼口號:「第一屆勵馨性別影展」」、「9月1日開跑」、「支持移工人權 #MeToo需要你」。影展將在勵馨總會(新北市)、桃園、苗栗、台中、台南、屏東、宜蘭、花蓮、台東等9個地點,於9月1日到12月31日預計播映37場次。 ??第一屆勵馨性別影展場次表 ??相關影片 勵馨421#MeToo大遊行短片 Cnex片花《暴風製造者》 Cnex片花《走出傷痛》(走出上癮人生) Cnex片花《甜蜜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