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

勵馨走入在地社區 伴高齡者理解性別平等概念

撰文/ 王倢妤(宜蘭分事務所 親密關係暴力/家暴服務組 社工師)

為宣導性別暴力防治、加深與在地社區的連結,勵馨基金會宜蘭分事務所規劃一共六場的系列活動,與民眾面對面交流。這次我們來到了時潮社區,為了讓長輩們容易理解,我們跳脫以往教條式概念,嘗試以長輩們的生活情境、生命經驗設計課程,讓長輩們獲得共鳴、並能進一步理解性別平等的觀念。

 

初次踏進時潮社區,阿公阿嬤正襟危坐等待上課,彼此間有著因陌生而有的距離感,但隨著時間過去,當我們第三次進到社區,還沒踏進教室,就聽到阿公阿嬤親切地呼喚我們:「魚仔、阿慧~恁擱來啊!」,讓我們頓時感到雀躍感動,與長輩之間的距離又縮短了不少。

 

在活動前期,我們引用時下當紅的台語連續劇情節,帶出可能發生在長輩生活週遭的「親密關係精神暴力」、「肢體暴力」與「性侵害暴力」情境。並向長輩們傳遞,現今伴侶間常發生的「跟蹤騷擾」也是精神暴力的一種;像是未取得另一方同意,就用「手機定位」或「追踨行程」掌控對方的行蹤,或是分手後頻繁傳送訊息、甚至暗地跟蹤對方等,都是常見的「跟蹤騷擾」方式。

引用時下流行的台語劇情,帶入跟蹤騷擾議題的討論。

 

接下來,我們利用台灣傳統民間習俗中最常見的「擲筊」儀式,將有關性別的古老俗諺放入「籤詩」中,讓長輩們擲筊、抽籤,引導長輩透過籤詩,思索「性別」之於自己的關係。由於許多台灣長輩很常藉由擲筊和看籤詩梳理內心、自我對話,因此他們對於這個活動也很投入,在看籤詩時,立即就能連結個人的生命經驗。

 

引導長輩擲筊討論個人與家庭關係。

 

有位阿嬤抽到的籤詩是「孩孫自有孩孫福。」,讓她當下直呼:「太準了!」而這首籤詩也喚起許多現場的阿嬤共鳴,分享自己的感受,像是很想幫忙帶孫子,但孩子較傾向帶著孩子在外鄉定居,雖然難免失望、也會擔心孩子跟孫子,但最終仍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並相信他們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長輩抽籤讀詩,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另外有一位阿嬤抽到的籤詩是「結婚的女兒,永遠的家人」,竟讓她隨即眼眶泛淚,她說,在結婚之後,娘家爸媽就說「女兒出嫁是潑出去的水」,要她減少跟娘家往來,即使她感到憂傷,也只能無奈接受,因此看到這句籤詩時,頓時讓她百感交集,也讓我們看到,就算是上一代,也未必就能坦然接受傳統性別觀念,而是可能壓抑自我感受之下的無奈吞忍。

 

我們也會與社區長輩交流,一起探討多元性別的議題,從回饋中可發現,過去因為社會文化保守,長輩所處的社會幾乎只存在「查埔」、「查某」兩種性別。但近年來社會風氣自由,台灣致力追求性別平等,長輩們常接觸的電視媒體或台語劇也加入了同志或跨性別題材,再透過引導,他們開始願意聆聽或交流,或許短時間仍無法真正理解,但多數長輩都表示願意保持尊重,在生活中創造友善氛圍。

 

在最後一次活動,我們帶領阿公阿嬤做出自己的「資源彩虹瓶」,每一層色彩都是長輩口袋名單可以求助的資源管道,而彩虹更帶有共創友善、安心生活的象徵,每一個彩虹瓶,都是傳遞「厝欸幸福,阮來守護(家的幸福,我來守護)」的願景。

 

長輩們一起手作資源彩虹瓶。

 

我們也觀察到,過往傳統社會中對家庭角色的期待和手足排序,都會影響男性與女性的社會生存角色。有位長者直言:「以前查某(女生)就是菜籽命,現在哪有查某囝仔會這樣認定。」顯見現今社會,長輩群體也慢慢受到性別平等觀念的潛移默化,願意嘗試理解與接納。我們也期待,不只是高齡長輩,所有人都能理解性別平等的真諦,一起讓這個社會更加友善,也讓性別角色的包袱不復存在。

募資方案
徵求宜蘭愛馨人 「宜」塊不嫌少、「宜」塊做愛心
2016年,勵馨正式於宜蘭駐點,借用宜蘭縣社會福利館內空間進行服務
前往介紹頁面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