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五月底,由政壇開始引發一連串揭露性騷擾的台版 MeToo 運動,讓「性騷擾」瞬間成為熱門關鍵字,在大量的關注與討論下,不乏有人提問,性騷擾的定義是什麼?自己或親友遭遇性騷擾,又該怎麼辦呢?
性騷擾的構成認定 包含了「主觀感受」和「客觀認定」。
「主觀感受」的意思是,一切不受到歡迎的、與「性或性別」有關,「違反當事人意願」讓他感到不舒服,或覺得被冒犯、被侮辱的言行舉止。甚至影響當事人就學就業,或影響日常生活,這些情況都可能構成性騷擾。
「客觀認定」指相關的客觀證據、以及這件事在社會共識中,是否也會認為是一種不舒服或冒犯。同時,還需要考量到事發情境。
值得一提的是,嘲弄他人外貌、身材或性別氣質等「性別歧視」,或探詢他人性隱私,也是一種性騷擾。
–
遭遇性騷擾事件的當下,往往讓人感到錯愕:「我是被性騷擾了嗎?」、覺得不安:「要是對方下次又這樣怎麼辦?」
若發生的是「職場性騷擾」時,行為人經常是見過面,甚至熟識的同事、主管。而當職場性騷擾發生,當事人可能會因為太錯愕了,沒有辦法馬上釐清發生的事件,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自我懷疑,擔心是自己反應過度,害怕破壞關係。
當遭遇性騷擾,勵馨基金會請您相信自己第一時間的感覺,如果當下環境是安全的,可以說出來制止對方:「你的行為/言語讓我感到不舒服。請你不要再這樣做了。」讓對方知道,他的行為是一種冒犯,已經違反了你的意願。
–
正面回擊騷擾者的行為很不容易,但這在於停止騷擾行為和作為紀錄事證卻非常有幫助,建議透過書面或社群平台等能留下紀錄的方式進行。
—
如果當事人覺得不舒服,提出「性騷擾申訴」可以是一種選擇。
下表整理「性平三法」中性騷擾申訴的適用法規,提供參照。
閱讀更多:MeToo催生新版性平三法 3/8 日上路 修法後不可不知的10大要事
在性騷擾案件中,許多人在提起申訴或提告時面臨困境。因為性騷擾通常事發突然,而且可能沒有目擊者。這使得受害者難以提供直接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說法,導致申訴失敗。這樣的經歷可能讓受害者感到無助和沮喪,甚至放棄爭取自己的權益。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來收集性騷擾案件的證據:
–
性騷擾帶來的巨大身心衝擊,可能讓當事人無法馬上踏入申訴流程。這時候,請尋求專業人員協助走過這段歷程。可以先撥打113保護專線,或是向勵馨基金會等NGO,和專業人員討論後續事宜。
–
–
METOO,是一連串的訴說。近日的事件讓有些人終於能開口,說出自己經歷的傷痛,也因此引發更多人重視。直視傷口真的不容易,況且很多時候,傷口甚至無法結痂。
有很多受傷的心,還在嘗試修補,不管是回想或訴說,都還難以承受。我們想告訴你,沒關係、不要急,你會聽見其他人說:「要勇敢站出來」,但是,不是只有公開陳述才叫勇敢;其實,能夠好好生活每一個當下、每一個今天的你,就已經足夠勇敢了。
每一位創傷者需要的療癒時間與歷程都不相同。性暴力所造成的傷害,並非只有事件帶來的性創傷本身;被害人及其重要他人的身心、生活、親密與人際關係等,都會連帶受到長期的影響。為回應性創傷被害人及其重要他人的需求,我們提供社工專業輔導與評估,並連結司法、醫療、經濟、心理諮商等資源,協助被害人穩定身心與日常生活,陪伴其共同面對創傷危機與未來的療癒歷程。
–
當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發生時,許多重要他人常面臨不知所措、想幫忙卻使不上力的情況。
這時,除了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外,勵馨基金會也想提供給各位一些重要他人在陪伴當事人時,可以掌握的三個要點,除可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外,亦能給予當事人心理支持。
–
當事人願意訴說其創傷經驗前,往往有許多的掙扎,所以充分地「信任」與「接納」當事人說出的任何感受與想法,是很重要的。
若當事人的感覺受到否定,或被質疑有沒有抵抗或拒絕,可能會更難真實地面對創傷經驗。請一定要記住:真正需要被譴責的是行為人,絕對不是被害人。
別急著催促當事人說出事情經過,也別覺得當事人透過專業協助就能快速復元,更不要對當事人說:「事件過去那麼久了,你該放下了。」每個被害人的創傷反應及復元歷程皆不同,尊重當事人的步調和選擇,是最重要的事。
–
–
勵馨基金會提醒每一位性創傷的當事人和重要他人,不管是否選擇申訴,請不要忘記「好好照顧自己」,更不要自己承擔這些傷痛,「求助」,讓創傷有機會被修復。如果你願意,請與我們聯繫,勵馨的社工與諮商師會陪伴你,一步步探索、找回自己,走上修復創傷的路。
–
閱讀更多:當身邊的人遭遇性騷擾 我可以怎麼陪伴他? 掌握三大重點,一起成為「重要他人」
閱讀更多:MeToo 事件帶來的資訊超載焦慮 – 中止吸收外來資訊 以關照自己身心為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