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全球行動,愛馨企業台灣拜耳和勵馨基金會、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攜手倡議,舉辦「經痛騎士,打破歧視」公益騎行活動,呼籲大眾更了解、認識女性經痛,給予更多同理和包容。
「經痛」這個名詞,很多人都不陌生;但經痛帶來的歧視,卻長久無聲無息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甚至被汙名化為「大驚小怪、有公主病」等,無形中更添心理壓力,使許多女性擔心說出經痛會招來異樣眼光。
經痛是很正常的事嗎?文獻指出,72%的女性會經痛,但究竟是正常疼痛,還是身體有異常狀況?
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婦產科醫師吳孟興呼籲大眾,經痛有可能是因為子宮收縮而帶來疼痛感,但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倘若女性被教導「經痛不能說、要隱忍」,就易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希望能透過這個活動為女性發聲,讓女性意識到:經痛不是忍一忍就好,經痛是可以尋求婦產科醫師專業協助的。
過去幾年,台灣拜耳與勵馨基金會合作,培力社工同仁並啟動「月經劇場 X 月經友善特展」和「性及性別教育宣導服務計畫」,實際走進校園以及偏鄉、弱勢特殊學校(盲校),教導青年學子掌握身體自主,幫助下一代打破月經負面的刻板印象,讓女性勇敢擁抱自我身體。
勵馨副執行長王淑芬鼓勵大眾「打破歧視,讓經痛可以被說出來。」月經是具體的生理現象,也是性別平權教育很好的切入點。她表示這個話題很需要廣泛討論,越多人談,社會就越能能正常公開談論月經,不再那麼隱晦,進一步讓月經去汙名、賦予正向意義。
儘管平權之路仍迢迢,但是透過一波波的倡議行動,經痛在台灣社會更有機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名詞,當你、我、他和她,越來越多人有意識地翻轉,因同理而能夠多元包容的社會正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