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勵馨於去年因承接性別暴力社區初級預防推廣計畫,嘗試連結相關社區協會,投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工作。我們與牧人協會馬賽城南小屋合作,在與據點主任討論後,由於看見青少年學生於學校課程上缺乏情感教育等設計、因此欲結合團體帶領與愛情議題探討、從中也能挹注相關親密關係暴力防治觀念與預防教育。而為期八週情感教育團體,成員由於以國中生組成,所以在帶領上我們使用的語言也是從青少年主體出發、協助成員聽得懂以及參與度的連結提高。
像是第二週的團體以「愛情地圖」做主題討論與互動,讓學員學會愛情中可能遭遇的各種情境—浪漫期、共同創造期、承諾期、整合期及權力爭奪期。從「如果愛情有一張地圖」,帶領成員繪製自己的愛情地圖、引導成員作愛情地圖的分享,最後每個人挑選屬於自己的愛情階段歌曲大會串,大家也能從彼此的愛情故事經驗中聽到這些代表性的歌曲(包含:初戀、熱戀、分手等情境)。學員能具體繪製出一個具線性、網絡性的愛情地圖,分享時也能聽見現今青少年學生對於情感關係的理解與經營期待,例如有位成員分享他的愛情地圖,他說:「愛情的開始都是從當朋友開始,一路建立關係,一直到我覺得可以的時候就告白,因為告白是確認兩人成為男女朋友的必要行動」。
而在第七週的團體,我們嘗試導入《拾蒂》的劇本讀劇討論,讓成員透過劇本的文本故事理解更多不同處境的人。也由於《拾蒂》劇本多以女性的性與性別暴力案例故事改編居多、例如性騷擾、性侵害、性剝削、以及家內性侵等議題,對於青少年成員來說,議題理解上會較heavy與連結度不高,因此調整選用《拾蒂》中《葉永鋕》劇本以及跨性別故事《兩個軒軒》,剛好與成員年齡相符,也能從現行孩子的教育中缺乏的性別平等教育挹注介紹多元性別議題。
再者,透過相關影片播放,例如《玫瑰少年紀錄片》、《萬年青的眼淚》等葉永鋕相關影片,看見葉永鋕事件紀實;播放跨性別影片《愛你愛我愛自己》,看見跨性別者的生命經驗與性別認同,除了看見葉永鋕的生命經驗中陰柔氣質的校園霸凌,一方面也協助成員理解校園霸凌防治的觀念。
記得當天團體結束後,有成員跟我私下回饋表示自己在國小也有相關被霸凌的經驗,她說:「因為我自己之前比較man一點,同學都會說我不像女生,然後刻意排擠我……所以當我看見葉永鋕的故事,對我來說很有共鳴,雖然他離開了,但我會繼續努力生活……」
語畢,其實很感動,感動在於看見現在的青少年其實很有自己的主體性與體悟,看見青少年在愛情的議題非常踴躍表達自己對於愛情的想像與規劃、也看見不同性別的成員能因為一些故事、影片、經驗有所收穫與成長。
青少年不懂愛情嗎?青少年不懂性嗎?青少年不懂……?我們社會時常有太多預設與框架放在青少年身上,但卻未能好好面對面互動、對話、理解他們的感受與想法,透過本次情感教育團體,我發現一群孩子,他們能為自己發聲。
臉書按讚【勵馨基金會-宜蘭愛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