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基金與立委范雲4月2日舉辦「兒少保護漏洞百出,建置兒童工作證制度,阻斷惡狼再犯機會」記者會。針對目前雖有規定曾犯性侵猥褻等行為的加害人不得接觸兒少,並建置有「不適任資料庫」提供學校與補習班查核,但現行制度仍有6大漏洞,呼籲衛福部建置「兒童工作證」制度,讓兒少保護更完備。
范雲指出,現行「不適任人員資料庫」有6大漏洞,包括:
(1)不需立案的兒童工作場域,就不用查詢資料庫,例如夏令營、小型才藝班就不用查詢工作者背景。
(2)兒兒童相關工作類型繁多,難以全面監管。
(3)若未落實查詢,就可能會錯放惡狼再犯、傷害孩子。例如近期爆發的臺中市某國小棒球隊案,教練曾因強制猥褻未成年遭判刑,卻因為校方沒有落實查詢前科和資料庫,又被聘任到國小當教練,再度涉性侵猥褻41童。
(4)不適任資料有公告期限,一旦過期就無法查詢。若在「兒童工作證」中改由工作者自行選定揭露期限,如「三年內無違規紀錄」或「至今皆無紀錄」,可讓家長更清楚掌握資訊。
(5)目前查詢權限有嚴格規範,家長跟一般民眾都無法查詢。
(6)即使查得到也禁止不了狼師再去別單位工作。例如去年爆發的臺北市信義區幼兒園案,園長雖被判終身不得擔任幼兒園負責人,卻仍能轉任托嬰中心負責人。若改採兒童工作證制度,則不限工作領域,曾傷害兒少者均能留下紀錄,家長或聘用單位便能自主決定是否聘用。
范雲強調,「兒童工作證」可以解決現行不適任資料庫的六大漏洞,就像是兒童保護界的「良民證」,從現況被動查詢轉為工作者主動舉證提出,在尊重工作者隱私的情況下,同時讓家長安心。呼籲政府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草案中,將「兒童工作證」法制化,要求衛福部配合納入。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與會分享,「在2023年性侵害通報中,有55%受害者是兒少,其中有172件加害人是安置機構工作人員、志工、學校教師、幼兒園老師、安親班、才藝班老師、教練、家教等。正如我們近年看到的重大兒少案件,只要有一件,都讓人無法忍受!」
⠀
王副執行長除了提出數據,強調推動「兒童工作證」的重要性外,也指出這類性侵案件具有特殊性,其行為隱藏在日常教育活動之中,難以引起外界的注意。加上老師/教練等在兒少、家長心中樹立了權威形象與信任關係、以及兒少自身的脆弱性,使得兒少在面對性侵害時幾乎沒有能力揭露,導致多為連續性案件,有眾多受害者。
「兒童工作證」旨在確保接觸兒童的成人,沒有性暴力的前科,同時也受過與兒童工作的專業訓練。目前《兒少權法》的修法草案雖然訂有消極性資格,但它只有在正式系統中可以發揮功能。如果是未經立案或未被規範的例如家教、夏令營活動的帶領者就無法處理。
而「兒童工作證」是由工作者自己舉證,主動取得資格,讓家長有選擇的依據,安心讓孩子參加活動。可以選擇,這不僅有助於保障兒童的安全,還可以提升社會對於保護兒童的風險意識,共同成為兒少的保護者。 ⠀ ⠀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參加記者會,齊聲要求衛福部建置「兒童工作證」制度,所有接觸兒少的工作者都需事先查核申請,以補足現行不適任資料庫的六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