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

【社工馨語】從鬼滅之刃看一個人長成的淡淡憂傷

撰文/ 林慧婷(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 社工師)

前一陣子火紅席捲大人小孩的鬼滅之刃,除了激烈戰鬥之外,背後蘊藏了許多「同理」的成分,而非單從表面的「工具性指標」判斷非黑即白的好壞之分。劇情中每個鬼即將離世時,都會以「回憶」的方式,說出成為鬼的歷程,每一段歷程都有個令人心疼的故事。

 

親情的羈絆

 

蜘蛛山的「累」雖然是個孩子,卻是實力強大的鬼。累為了滿足自己身為人時未得到父母認同與接納而懷有怨念,在成為十二鬼月之一的時候,便用自身強大的能力組成一個家族,並控制著「偽家人」達到自己想要家人間羈絆的扭曲情感。劇中的主角「炭治郎」 與「累」激烈戰鬥時,靠著超凡的嗅覺能力,聞出累與偽家人之間的羈絆是恐懼與約束,指出累的恐怖控制無法得到真正情感的羈絆,過程中累也被回憶喚醒了自己的遺憾。

 

滿是傷痕後的自我防衛

 

與鬼相對的另一組人馬「鬼殺隊」,其中有一個孩子名叫「香奈乎」,自小遭受家庭虐待,即便被拯救後,仍靠著訓練成為了優秀的鬼殺隊隊員,但自小受虐的經歷,已讓香奈乎習慣「不要有感覺、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後來在炭治郎溫暖的互動下,才解鎖了香奈乎的「解離性情感」。

 

長大後的重要他人

 

先不談炭治郎在主角光環下勝戰蜘蛛山的累,或解鎖解離性情感的香奈乎,而是回到同為孩子的累及香奈乎,他們在孩童時期,都經歷了「不安全」、「被拋棄」的生存議題。在他們無望中所遇到的「重要他人」,決定了他們後來的人生。

 

一般大眾特別容易注意那些外顯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孩子,像「累」就是一種代表,但若單停留在糾正錯誤的行為,只會讓對立更為嚴重,從累的執著來看,保有權力才能保有自己想要的部分,直到與自己的遺憾和解了,累才能從自己扭曲的執著得到解脫。然而,像香奈乎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略她身上的議題。香奈乎揮別不幸的過去,靠著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鬼殺隊隊員,但卻持續著過往賴以生存的法則:與自己的感覺保持距離。直到遇到關心他自己感受的炭治郎,才讓她開始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有選擇、有感受。

 

負向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

 

如果回到勵馨的服務來討論,目睹兒受家庭暴力的影響也大致分成這兩大類:外顯的行為與內隱的情緒,但無論是哪一類的孩子都需要被關懷與修復。在目睹服務中,我們試著接住這些孩童時期的「累」和「香奈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們一樣,運用「同理」的眼光穿透孩子們的負向行為,並「嗅出」孩子背後的需要,一起來成為創傷兒少的重要他人。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