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居住成了難以負荷的生存焦慮,弱勢婦女兒少該怎麼安身立命,保住一個家談何容易?
「6 月底這裡有位住戶要被警察強制遷離,我們7 才月收到通知,說這個人很需要協助。」對於遊走在社會安全邊緣的被驅離者,房東或管理員扳著一張臉說:「你明天就不能住在這裡了」等被迫遷離的經驗並不陌生;入住、搬離、又入住、又搬離,也許居住這件事在他們與生活費、租金錙銖必較的日子裡,是看不見正義的。而即使在林口世大運的社會住宅裡,像這樣的場面雖算不上常態但也並非例外。
社會住宅又稱作「社會出租住宅」(Social Rented Housing),目前有兩種運作模式,一種是政府興建後,出租給民眾;另一種由政府承租民間空間,再轉租給民眾。不同於以往的國民住宅可供買賣,買得起國民住宅的人往往並非所得最低或是次低的家庭。而社會住宅只租不賣,最初目的在於將住宅「去商品化」,期望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或特殊境遇的弱勢家庭。
而在美國和英國, 類似概念有另外一個名稱, 叫做「可負擔住宅」(Affordable Housing)。但住宅可負擔性的因素組成相當複雜,除了考量個人、家戶所得,以及住宅消費支出等客觀的經濟條件,同時還包括了主觀的個人消費選擇。
「住不住得起」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房屋租金卻有一定的標價,所有人不得不接受社會住宅所制定的價格。林口服務中心主任李玉華舉例,勵馨目前在林口社會住宅以市場價格六折承租20 戶住戶。而其它像諮商輔導、團體治療室、課輔空間以及物資分享中心等算是辦公空間,則以八折承租。每一個月的租金費用超過38 萬,這對於剛入駐社區的社福機構來說,財務壓力是很沉重的,「像是勵馨之後要和企業合作經營公益店面,想發展成受暴婦女的準備性職場,但仍然只能以八折價格承租,對我們來說還是太昂貴了。
坐在一旁、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忍不住出聲回應:「其實《住宅法》並沒有規定出租折扣的限制,但住宅部門會希望租金不要有太大的差異,以穩定租金的價格水準,不然其它單位可能會覺得為什麼租給勵馨特別便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財務自償。」由於其它國家的經驗中,社會住宅除了容易被貼上貧窮、治安亂源等標籤,最終導致計畫失敗的鍵因素是財務無法平衡──這,是前車之鑑。
根據《社會住宅執行構想與財務評估》報告,租金水準可做為一般租屋補貼的觀察依據,但社會住宅應有更大的調整彈性。對政府來說,社會住宅實際補貼的是供給成本與租金之間的差額。因此對於經濟能力比較佳的住戶、家庭,能以市場租金與租客月收入三成的差額計算;或者是更簡化,用市場租金八折換算。舉例來說,以市場價格每坪800元的租屋,供給成本若是以貸款利率2至3%的40年本利攤還,可控制在平均每坪每月450元。如果將半數的社會住宅以市價八折、相當於640元承租給一般所得家戶,預計每坪每月可獲利210元;而另一半住房則提供給經濟弱勢或特殊境遇之家戶更多的租金補貼,折扣可至三折甚至免費。
一條又一條複雜的財務試算公式,讓人一頭栽進全然的資本主義思維:使用者付費、供需法則與損益平衡。然而,居住究竟是經濟成本,還是公民權利?社會住宅又應該是政府的資本,抑或是公民的共有財產?問題的答案一定程度影響了政府以及非營利組織之間的合作關係。
「過去一年合作經驗中發現,目前社會住宅的組織架構缺乏完善的社會福利的概念,更簡單來說就是房東與房客的係,要幾戶就租幾戶給我們。雖然有聘僱具備社工背景的社工秘書和訪視員,但更多時間花在房租的催繳、避免轉租情況的工作。」對此,李玉華也直言非營利組織難以與訪視員交流,直接為住戶提供服務,「像剛剛提及被驅離的住戶最後才來找我們,接手後先解決第一個月的租押金,後續輔導和協助就業,但就是沒辦法做到積極的處遇跟預防。」如果想說住進社會住宅就是進到國家社會安全網絡的承接範圍,在警察大清早出現在家門口的那一刻,就能馬上意會到自己的心放地太快。
若要提升住戶的生活與照顧品質,僅僅靠住宅部門與非營利組織散落各區、單一據點的服務難以達成;更重要的是政府跨部會資源的整合,同時藉由社會住宅的平台,架構起網絡式社會福利系統的支持,才能真正落實「住得起」也「住得好」,讓住戶走出家門,積極投入社區參與。
除了管理硬體設施的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進駐,勵馨期望能有社政部門提供社會福利的專業及資源才能彼此銜接。彭揚凱也認為,應該由政府主持跨部會議,找來內政部、衛福部,以及各入駐的單位,將合作協力的方式制度化,並且歸納行事原則,「各部門的責任需要釐清並歸屬,像是內政部負責住屋的提供,衛福部則負責服務方案支出的補貼,以及社工專業的協助。」相互效力才能實質發揮社會住宅的社會性功能──協助弱勢家庭儲備自立能量。
勵馨從受暴婦女生活重建的研究發現,婦女成功自立的鍵,在於是否能同時滿足居住、托育以及就業的需求。「林口社會住宅滿足了發展自立服務所需的空間設計。」李玉華語氣篤定,「勵馨林口服務中心服務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力。」三管齊下陪伴婦女自立,更培力社會住宅的社區照顧能量。
「不僅有婦女安置到自立的服務系統,也涵蓋孩子的照顧系統,除了勵馨向日葵小屋的諮商輔導,同時也回到社區裡召集志工,為住戶的孩子提供課後輔導服務,並且不定期安排親子活動,讓社區內部相互連結。」她進一步說:「林口社會住宅的服務對象不應該只有這裡的住戶,而是整個大林口地區。」讓社會住宅成為資源相互流通的有機體,而非貧窮的標籤,是林口服務中心下一個目標。
《社會住宅質量並進的策略及挑戰》中指出,理想的社會住宅不僅是個別住戶的總和,還是互相信任與連結的社區,此社區的範圍擴及周邊鄰里,要讓附近的所有人「共好」。帶著這樣的理念,林口服務中心每月舉辦「好好時光」社區咖啡館的講座,邀請社區裡住戶一同參與、分享。
勵馨希望透過日常的「共好」生活,陪伴大家從自我照顧開始,傳遞共同建立非暴力的生活與社區的信念。
總統蔡英文六月來訪時,悉心聆聽、也微笑表示認同地說:「社會住宅的照顧系統不能只有在這個社區裡,應該涵蓋周邊地區,甚至形成更大的社會照顧體系。」她說明下一階段的社會住宅大部分會由中央規劃、中央協助執行,因此規模相對較大。如此,像林口這樣的典範就可以一再被複製。包括勵馨等非營利組織也能在社區形成夥伴係,結合住宅與社會工作等專業服務,建立社區網絡,一起著手社會照顧。
參與「好好時光」社區咖啡館的講座讓我有喘息的感覺,也讓自己與孩子知道如何處理情緒,以及現階段自己的狀態。我喜歡社區有這樣的活動,能夠從平日的生活中解放、照顧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