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勵馨實務工作中發現,兒少個案因在原生家庭中所經驗的創傷,使得他們非常需要依附關係的連結,在親密關係中自主性低,容易隨著伴侶的狀態變動自己的生活狀態。
另外,離開安置後的兒少,因缺乏原生家庭的支持與資源,加上依附關係連結並不正向,兒少也傾向自立生活,而非回到原生家庭。因此,兒少容易因工作、金錢、情感、人際等生活壓力,而有失眠、憂鬱、焦慮、常常感冒與身體各處發炎等身心症狀,也因著身心狀況多,也會影響其自立生活的穩定度。
創傷行為其實是為了保護受創者不再受到創傷。這就是為什麼,要受創者放下創傷行為如此困難的原因。由於受創者的行為和反應多半出自本能,不是經過算計的有意識行為,因此創傷的再處理通常不能用邏輯性的、系統性的方式加以處理。(許晉福譯,2014:108)
壓力釋放運動(TRE, tension/trauma releasing exercise)為大衛‧波伽利博士(Dr. David Berceli)所創的一個溫和運動,藉由啟動人體自然的抖動,在安全與可控的環境中協助人們釋放髂腰肌(papas muscle ) 與肌筋膜(fascia)的緊繃與不適,以利身體從僵直走出、回歸到平衡的狀態。
在TRE的脈絡中認為,個案原生家庭的創傷是其在遇到壓力情境無法「逃脫」、也無法「戰鬥」回應,壓力賀爾蒙就累積在身體內,無法釋放出去,便會容易形成創傷。這些創傷所引起的身體性困境,原本社工、心理師較為習慣的會談、諮商,以「口語」、「認知」為主要服務媒介,較難以回應其「身體性」困境。
TRE的顫抖源於腦部邊緣系統,因此不是意識所能夠控制的,因此可以跳過『思維腦』,直接進入無意識的『爬蟲腦』,進而引發我們在其他狀況下做不到的改變(許晉福譯,2014)
透過TRE讓個案將這些壓力賀爾蒙從身體抖動釋放,大腦形成新的神經迴路,讓其認知較有空間做不同思考和選擇,再搭配原本的會談、諮商、團體工作,使創傷療癒工作更有機會往前推進。
勵馨今年已經嘗試性帶所服務的兒少進行TRE團體,孩子們剛開始體驗TRE,她們覺得這套運動「很像身體在地震,很好笑、又很抒壓」、「很特別」,抖動之後的回饋則是:「感覺最大的是睡眠的部分,睡得很好、很深層,呼吸也比較順暢」、「身體有改變,心情相對也會比較好點」、「比較有做事的動力」、「焦慮的狀況改善很多」等。
TRE最棒的地方在於,透過老師帶領下練習TRE四到六次之後,服務對象可以自己在家中進行,這有機會幫助其釋放累積在身體裡面深層的壓力/創傷,也可以在其覺得壓力很大、焦慮又上身的時候,可以適時幫助自己釋放壓力。
勵馨將持續運用壓力釋放運動這套身心整合的運動,搭配原有擅長的個案、團體等工作方法,在陪伴個案創傷療癒的路上,尋找更多不同的可能性與出路。
◎參考資料:許晉福(譯)(2014)。心靈創傷的療癒力量─TRP釋放壓力創傷運動法(原作者:David Berceli)。新北市:世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