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

【勵馨觀點】「思考期法案」與懷孕女性現實處境之矛盾處

撰文/陳品蓉(社工諮商部議題專員)

思考期法案公投理由書的論點大致可分五項:

(一)於施行人工流產前,除有致生命危險或危害身體健康之急迫者外,應增訂6天思考期。此條例增訂將可以保護女性身體自主權,避免非自願人工流產事件發生

(二)此6天思考期可讓懷孕女性慎重考慮到胎兒之生命價值

(三)透過立法強制增訂6天思考期的諮商倫理是要求諮商要中立及個案化討論

(四)越長的思考期可以降低越多墮胎比例,提升台灣生育率

(五)否認有因無法撫養而必須墮胎的女性,即使有一時未能撫育初生嬰兒的年輕女性,亦可依循出養制度,如此是唯一尊重女性及胎兒生命權的最佳作為。

 

上述五個論點皆有許多與現實際情境不相符合處,並且違反許多相關研究統計的發現,以下為勵馨的觀點:

 

一、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當事人已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生養育抉擇

成令方教授、李佳燕醫師曾對國內婦女做過以「思考期」、「強制諮詢/諮商」、「配偶的同意權」為研究主題的一頁式問卷調查[i],此問卷經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監事會做最終修訂後,在全國各大醫院、小診所發放,調查時間為期 5 個月,回收之有效問卷中發現有人工流產經驗之婦女758人中,79.3%的婦女從得知懷孕到決定人工流產,至少都已思考過四天以上,52.8%的婦女甚至已思考了一週以上,實際求醫後,66.6%的婦女又會再思考四天以上,其思考過程中,有88.9%是曾與家人或配偶或男友討論過的。

 

在勵馨的青少女懷孕服務方案中,與青少女和其重要他人、家人討論懷孕的生養育抉擇更是方案社工們的核心工作重點,社工會先確保青少女人身安全和經濟生活上的穩定性,後續與其家人密切地協商,協助冷靜父母知情後的情緒,創造出青少女和她的父母能夠思考懷孕的後續選擇的空間,來確保青少女的選擇並非出自於非自願,同時有提供了出養等相關的資訊。 因此勵馨反對欲進行人工流產求醫後的強制思考期,這是一種隱晦地否定和貶低了當事人從一開始就一直在進行思考的事實,並且透過去脈絡化的方式,污名化了當事人若選擇人工流產就等於不尊重胎兒生命。

 

二、強制諮商已違反諮商倫理,且思考期與墮胎率和生育率的高低無關

根據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專業倫理守則中,「當事人的權利規範」的「自主權」項目描述,不論在個別或團體諮商關係中,當事人有選擇接受或拒絕諮商的權利,而思考期法案中所提的強制思考期和諮商,實際上,已經侵害了當事人的自主權。

 

另一方面,「強制思考期和諮商」一種強迫懷孕婦女等待實施人工流產的時間要求,在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的《安全墮胎:給健康醫療系統的技術與政策指引》中,已將此項列舉為應該被移除的阻礙,是屬於一種導致懷孕婦女困難取得安全墮胎途徑的政策項目。[ii] 此公投案理由書裡引用的「思考期與墮胎率關聯統計」表格亦不符合更全面的統計調查結果,例如:瑞士無強制思考期,人工流產率是低於比利時的,相較於義大利有長於比利時的思考期,人工流產率卻是高於比利時的,從國際醫學期刊、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中可以發現:是否有思考期和此期間的長短,與國家墮胎率、生育率之間並無正、負相關聯性。

 

三、國家應保障當事人能夠獲得充分的相關資訊、實際做多元選擇的空間

儘管勵馨反對「強制思考和諮商」,主因是當國家對於合法人工流產制定了嚴格的相關法律時,將可能導致欲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不得不尋求非法管道,往往對懷孕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後遺症,甚至導致死亡。

 

但勵馨支持國家有義務要保障每一位懷孕的女性,有獲得充分生養育抉擇資訊的鄰近管道和諮商對象,其中包含:這些資訊對於不同教育水平者的易讀性;諮商主要目的應該是要告知和協助懷孕女性認識墮胎或其他生養育抉擇的風險、優劣分析以及未來如何安全避孕。同時要讓得知這些資訊與分析後,真正能夠讓當事人做自主選擇的門檻降低,並且建立友善環境。例如:正視青少女和青少年的情慾確實存在,來推動相關的性或性別教育以及情感教育,再例如:修正「優生保健法第9條之內容,有配偶者,依前項第六款規定欲人工流產,應得配偶同意」這樣的父權條款。

 

我們應該揚棄人工流產前思考期的強制立法與否之二元爭論,一起看見懷孕女性的實際需求和其處遇困境,為懷孕女性創造更平等的法律制度與有落實自主權可能性的社會氛圍。

 

[i]成令方(2009),〈人工流產的醫『用』關係:知識、權力與身體經驗〉。國科會結案報告(計畫編號:NSC96-2412-H-037-002-MY2),執行期間: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一日至九十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ii] WHO, 2015, Safe abortion: Technical & policy guidance for health systems.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