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

【勵馨觀點】中立不再是選項

撰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台灣每到選舉,政治人物很瘋狂。廝殺戰場上,藍、綠、白、澄……,各種顏色旗幟奮力吶喊。近幾年,不少媒體也不再中立、不再斯文,紛紛褪去外衣,裸身混戰,口水、假訊息、假帳號滿天飛。今年,紅媒趁勢入股,人民不瘋狂才怪,果真「亂」字成為大家最大共識。

 

再看看各家候選人的鐵粉,怎是一個「亂」字了得?他們「情義相挺」,無不使出看家本領,拚了命捍衛自己的政治偶像。每天亦步亦趨的跟隨「主子」,或臉書放閃,即便違反國際臉書原則,被刪除了也不在乎。因為,他們可以再生更多帳號捍衛眼中「情人」。唉,真希望他們喝下忘情水,冷靜一下。

 

公民團體投入政治

 

但是,再怎麼說,我相信鐵粉、媒體的混戰,都可能只是民主化過程的熱鬧現象,唯一讓我不自在的是,身穿保護色,聲稱彩虹旗或保持中立的非政府組織。這2、30年來,與政治保持等距離,「沒有」政治立場,不想表態的公民團體,應是台灣民主化之後的一個怪現象。這是台灣社會還不夠成熟?還是非政府組織不想得罪任一方的鐵粉的撻伐呢?

 

猶記得,1988年解嚴之後的非政府組織或公民團體,並沒有被解放,大家在美麗島事件、白色恐怖等禁忌記憶中,仍避談政治或倡議,只談助人、慈善。但隨著民主腳步前進,這1、20年,開始有公民團體會使用選舉時,拋出他們關心的議題,如大法官性別比例、女人選女人、公托幼兒園、反核簽署、社福預算、社會住宅等,甚至要求候選人承諾、連署。但是,這中間仍然沒有公民團體公然表態支持誰或是政黨。

 

直至,近年幾次選舉,公民團體逐漸意識到參政的重要,直接推薦團體成員成為候選人,如不分區立委,並公開支持小黨的候選人,如綠黨與社民黨合併選舉的「綠社黨」推出的候選人。可喜的是,明年初的立委選舉,更有年輕的公團團體領袖,紛紛跳出投入戰局,不管有否與自己的組織溝通,可以看出,他們勇敢投入各政黨,爭取不分區立委名額,表達自己長期關心的主張,如基進黨的成令方;時代力量的陳椒華;民進黨的吳玉琴;綠黨的鄧惠文、高成炎;民眾黨的陳琬惠;新黨的沈采穎;親民黨的滕西華;國民黨的葉毓蘭。

 

公民團體或公民團體的領袖寄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值得讚許,這總比2、30年前,公民團體的噤聲好多了,從被動徵召到現在主動爭取不分區立委,或地方議員的登記參選,可看到沒有金援的非政府組織,試圖走出的影響力。但是,坦白說,公民團體個別的參政是不能左右政黨的,第三勢力在台灣的政治影響力仍是微弱的。

 

這次選舉可以說關乎台灣未來的關鍵選舉,尤其是總統選舉,公民團體當然關心,甚至是焦慮的。檯面上的候選人,不管如何廝殺,是否能堅持民主、自由、人權,其兩岸關係的立場,更是公民團體所關注的,大家不願台灣成為香港第二。公民團體值此時刻,會跳脫個別關注的議題,也不再噤聲,或只敢表達中立的保守心態,我們會進一步檢視政黨的價值與兩岸立場,並大聲說出來。

 

國民黨從最大黨,堅定反共立場,到今天逐漸轉紅的親共,不管是總統候選人或立委候選人,在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兩岸關係的立場,也從未說清楚、講明白,甚至不斷說錯話,在性別議題更顯示了國民黨長期以來的父權體質,也難怪越來越多選民、公民團體喊下架國民黨,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檢視政黨做出推薦

 

至於,親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最近拍的廣告還蠻感動人的,雖說,廣告看板寫著「民主自由是我們共同的DNA」,但是,一個創黨20年的政黨,至今仍是永遠的宋主席,不禁讓人質疑,親民黨何時實踐了民主政治?還有,他必須釐清兩岸的立場,是否說過支持一國兩制?

 

最後談民進黨,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她身為執政黨與女性,已佔了先天優勢,在民主人權的展現也相當亮眼,包括,婚姻平權、在監察院以下設置國家人權保障委員會,令人讚賞,但是,公民團體對執政者有更多的要求,尤其在兩岸議題可以更加勇敢,如關懷香港人權的「難民法」,還有全球關注的氣候變遷,都應該更多著墨。

 

身為公民團體,此次選舉只剩不到一個月,我們會不斷檢視檯面上的政黨,最後對總統候選人做出推薦,因為中立不再是選項。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