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

移住者讓台灣更豐富

撰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移住朋友在台灣貢獻勞力、心力,台灣理當應該成為他們友善的第二個家。

在全球化之下,人口移動頻繁,各國首當其衝的是多元族群的議題。每個國家都在解決其間的衝突,企圖從移住者的多元文化、藝術、民俗積極對話中,創造更多元美麗與豐富的社會面貌。

 

台灣這20年已逐漸邁向多元社會,許多移住者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進到台灣來,有些因為結婚留在台灣的新移民;有些為了家鄉人的生計,來到台灣打拼的移工;最近更因新南向政策,大量東南亞學生被實習、企業合作吸引來台「念書」;還有因為政治等種種因素,留住台灣的無國籍人士,如流亡藏人藏配、移工在台生產的無國籍娃娃、受暴外籍配偶遺落為無國籍者。以上移住者,保守估計超過130萬人,相當於半個台北市人口。

 

他們是台灣多元社會的重要夥伴。

 

面對境外生新課題

為了移住者,台灣目前在政策上有衛福部協助各縣市設置的新住民服務中心,還有零星各縣市設置的移工服務中心或庇護所,及中央勞動部設置的移工求助專線1955。無國籍者大概只能靠民間人權團體的關心。

 

然而,在這些移住者中,比較讓人擔心的是新生的移住者,因為新南向政策來台新生的境外生、實習生,他們常因為資訊不足,遭遇長時間工作、付出高學費宿舍費用等被學校剝削問題,屢屢聽聞。這些問題牽涉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移民署,在跨部會未有效解決之前,新的計畫「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7月又即將啟動,預計開始會有大量的印尼青農來台類「打工度假」的實習,這還牽涉到中央部會農業署。這些境外生和外國籍實習生都是台灣需要面對的課題,我們的政府、企業主和私校能否落實政策的美意呢?

 

面對逐漸多元社會的台灣,台灣是否聽見移住朋友的聲音,接納移住者?尤其是大量的主要聘僱者、業者、學校應該摸著良心,問自己是何種心態引進移住者?是為了節省成本?為了不要被關校、關廠,把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辦校理念束之高閣,輕易的剝削、「使用」移住者嗎?他們在台灣貢獻勞力、心力,台灣理當應該成為他們友善的第二個家。

 

友善提供整合服務

中央政府在面對勞力短缺或其他理由之下,這2、30年逐漸開放移工、境外學生、短期打工,就應該領頭整合勞動部、教育部、衛福部、移民署、農業署等跨部門專業的服務,考慮設置或鼓勵民間設置友善的「移住者服務據點」,有效的提供權益資訊及聘僱諮詢,協助移住者在遭遇困難時,能第一時間獲得正確資訊與幫助。同時,這個「移住者服務中心」是個交流平台,應積極促進各族群間的理解與對話,發展培力方案及國際交流計畫,讓台灣成為豐富美麗的多元社會。

 

當然,這個整合性的「移住者服務據點」若扣除已經較完善的新住民服務中心之外,它的服務對象應該包含移工,更應把新生的境外生(國際學生、交換學生等)和外國籍實習生(打工度假,例如:「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 包含進來。至於掉在法律、政策之外的無國籍人士或無國籍寶寶,牽涉更廣,政府應該以專案一一處理。

 

移住者是全球都在面對、關懷的議題,國與國之間如何在人權的大旗之下,進行周密的政策計畫,也需要考慮友善的整合服務,才能讓移住者成為豐富社會的夥伴。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