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學校轉介後,就決定跳過原先一開始先校訪的模式直接進行家訪,當時只有小誠一個人在家,阿嬤去工作還沒回來。第一次見面,或許小誠也知道中輟是不對的事,害怕來訪的人會不會是要來帶他走,感覺得出小誠防備跟害怕的心,所以送上路上買的小點心,並跟小誠說明我是勵馨基金會的社工,前來關懷並詢問有需要甚麼幫助沒有。 小誠是單親加上隔代教養家庭,父母離婚後跟爸爸一起住在屏東一個小村莊,但是父親經年在外地工作,對家裡似乎不是很關心,家中的經濟一直是阿嬤幫人打零工賺取微薄工資,小誠自己表示因為常常睡過頭沒搭上校車,就乾脆不到校,但訪談後發現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還有其他的問題困擾著小誠。 聊天過程,小誠提到喜歡音樂,學樂器很快,心想就從這點切入,之後送了一把烏克麗麗給小誠,也承諾幫他找一位家教,但因地區偏遠,家教不好找,也不放心讓小誠搭車到市區學,在詢問小誠後致贈琴譜(簡譜),讓他自學。之後透過每個月探訪提供日用品物資,有時會買麵包給他當消夜表達關懷,同時提醒他跟阿嬤分享。 學校輔導老師非常關心小誠,會與我們討論小誠的狀況,然後分工合作找方法,後來我們分別安排了創意體驗教育團體與職涯規劃團體,讓小誠在團體中認識自我,學習建立人際關係,了解自己性向。後來小誠表示因為與同學關係變好,進而開始天天到校,現在已順利畢業並就讀南部高職學校。 在這個輔導陪伴過程中發現到,屏東縣屬於狹長地形,特別在不具知名度的微偏鄉,大環境的改變使就業問題趨於複雜,許多青壯年必須到都市才有工作與發展機會,孩子只能留給在家中的阿公阿嬤帶,但當阿公阿嬤都必須外出打零工賺取微薄工資養自己的時候,孩子就無人教養了。 依據個人輔導的經驗,家庭現況呈現的問題分為兩方面,分別是家庭經濟與家庭結構,大部分的家庭具中低收身分,家庭收入偏打零工等短期收入,有些孩子需要打工賺錢,例如參與廟會活動,例如舞龍舞獅打鼓出陣,也有參與農務或飲料店,家庭收入的不穩定影響了孩子就讀的穩定度。若以家庭結構來看,單親的比例偏高,其中包括父母親沒有婚約關係,還有就是隔代教養,也就是阿公阿嬤照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隔代也無力教養的部分,家庭是我們學習許多生活技能的地方,比如說衛生習慣,飲食習慣,交談對話的能力等等,當家庭無法提供這些學習機會,孩子在校人際關係,或者對課業的理解力及生活問題解決能力都會大大不足,造成自信心不足,學校生活的不適應,還有缺乏學習動機,間接促成了中輟現象。另外家庭關係的薄弱,可能使得孩子轉向尋求其他社會團體例如陣頭團體等,分辯力不足的孩子更可能加入不良組織。 我們發現支持青少年學習的力量越多,孩子的學習就越穩定,所以中輟追輔社工主要工作,就是透過三個面向來增加支持的力量。個人方面:最重要的是聆聽青少年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問題困難,陪伴孩子走過情緒低潮,有時候也會陪伴就醫,出庭等,慢慢增進孩子的自信跟動力。家庭方面:進行家庭訪問了解家庭背景,是否需要一些社福資源,勵馨提供了助學金、急難救助,或者日常用品像洗髮精洗衣粉,還有白米罐頭麵條等食品,也會跟家長討論如何跟孩子溝通、其實家長也很需要有人支持喔。學校方面:與學校輔導室建立夥伴關係,跟輔導老師討論,怎麼分工合作幫助孩子,或提出輔導建議,像有些孩子的問題可能需要心理師諮商師的協助,就需要轉介到學生諮商中心,如果家庭狀況危及到學生,就需要通報高風險讓縣府社工來做處理。還有針對學生需要設計執行團體方案,例如戀愛與婚姻、情緒管理、生命教育、品格教育等等。。 勵馨中輟追輔的工作是一種長期才能看到成效的服務,需要家長跟青少年有意願,更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鼓勵,讓我們可以跟校方及家長一起合作,共同建造青少年安心學習的環境。 ※捐款郵局帳號:5021-9095/ 戶名:勵馨基金會 ▲摘薪領航員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