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

拆解性別刻板印象,有校園性平課程就夠了嗎?

撰文/李佳晏(南投分事務所專員)
轉載/獨立評論

「老師,我知道!性別平等就是男生可以做的事情,女生也可以做!」「性別平等就是男女平等!」每當到國小或國中校園分享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時,我總是會先詢問學生他們認為的「性別平等」是什麼樣子,而上面這些話,是我最常收到的回答。

聽到這些回應,我總是憂喜參半,開心的是學生們清楚知道,不該以男生或女生的身分,決定一個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但也意識到,同學對於「性別」的想像與認知,似乎仍從性別二元角度出發。

 

潛藏在腦袋裡的「兩性」

從許多性別研究文獻中可以發現,關於個人的性別建構過程是多元且複雜的,已經無法以傳統二元的男性/女性來分類。因此現行性別平等教育中,性別的認識不再單從生理性別出發,而是以更多方角度,包含性別認同、性別特質、性傾向等元素,來探討個人性別建構的過程。

性別的學習與認識不只在校園中,從我們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我們也在學習何謂性別。即使現在不斷地倡導多元性別,從出生的身分登記開始,我們就不斷地被這個社會教育與提醒,身為男/女性,我們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表現,包含玩具選擇、衣服顏色、頭髮樣式、言行舉止……等,這些潛移默化讓我們下意識忽略性別的複雜度和每個人的差異性。

而這樣的結果,我們可以很明顯在學生身上觀察到,比如當我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性別不平等造成的、自己有沒有遇過因為性別帶來的不平等?學生回覆我「男生都被叫去搬東西」、「學藝股長都選女生」、「老師比較不會罵女生」、「男生哭會被笑」。這些回答顯現了,包含我們對待學生的方式,可能都在無形之中形塑了孩子的二元性別觀和對性別角色的想像。

一旦孩子們對性別有了刻板印象,當遇到非他們理解中的性別角色時,因為陌生、不了解,感到「奇怪」、「不正常」或甚至「害怕」等想法或情緒的閃現,自然會下意識想遠離、排除讓他們覺得不對勁的一切。

 

校園性平事件發生是性平教育還不夠,或是我們依然對「不一樣」感到恐懼?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23臺灣兒少遭微歧視經驗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約有3成2以上的兒少有被微歧視的經驗,其中因性別特質而被歧視比例約有1成。另外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1年的《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中,高達6成以上的多元性別學生在學校曾因自身性傾向、性別或性別氣質表現,遭遇言語侮辱、嘲諷、威脅。

性別平等教育法》自2004實施至今已有20年,法規雖規定了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且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我們仍從上述2份近年的調查報告中看見,校園的性別議題還有許多需要再努力的空間。

而校園中發生的這些事情,是否可以歸因於學校不夠落實性平教育?我想應該無法直接斷定。誠如前面所述,學生在性別的認識與理解上,不單只來自於學校教育,遑論學校本來就有既定的課程規劃,教師光是每學期的課程安排與授課壓力也許就已筋疲力竭,願意持續進修性別相關知能,並將性別融入教學課程裡的老師更是難得。

如果教師本身並未具備多元性別觀念或性別敏感度不高,言行中也可能加深學生的性別刻板印象,甚至讓這些受性別歧視與霸凌的學生不敢求助。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李怡青合作的《2020跨性別人權處境調查報告》中,也特別點出,跨性別學生若在校園遭到不友善對待,約有7成5以上會選擇忽視不處理。這背後是否代表著,這些學生並不信任校方會積極處理,或者認為可能處理了卻無法改善現況,故選擇沉默應對。

 

全面推動的性平教育,成果如何?

近期,來自台灣的變裝皇后妮妃雅在《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16季贏得總冠軍,不只讓台灣再次出現在眾人的視野裡,也讓國際看見台灣近年來在性別議題推動上的努力。細數近年來,台灣在性別平等相關指標成績排名,一直是名列前茅,我們也確實推行了許多平權政策。但這樣的進步能夠推斷,台灣已經是個性別平等的國家了嗎?我想,應該沒那麼簡單。

回到學校場域,就拿我所在的南投為例。即使我在台上說得再多,關於性別的各種面向、每個人的獨特性與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等等,有獎徵答可以說出「政治正確」的回答,下課時,依然會有同學來問我,他可以換一個獎品嗎?他不要粉色,因為很「娘」。我也曾經跟很多老師討論過性平教育推動的狀況,有幾位老師提到,他們在學校說得再多,當孩子們離開學校,家裡大人的言行舉止、電視網路的資訊……,回到學校好像又得從頭來過。

學生不只生活在學校,家庭、補習班,甚至是網路世界,都是學生學習了解社會的管道。性別平等教育並不是學校一教就能夠學會的科目,也不是填鴨式的讓孩子們回答政治正確的答案;它有賴社會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以及每個人可以學習並戴上平等與多元的視角,在日常中時刻體驗,性別平等才有機會落實!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

拆解性別刻板印象,有校園性平課程就夠了嗎?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