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8個國際組織、18個國家(含香港澳門)、39位外賓、超過180人參與盛會的亞洲婦女安置網絡,8月28、29日於台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受暴婦女的居住正義:從危機到日常—亞洲婦女安置國際研討會」,倡議婦女安置庇護多元化,並呼籲亞洲各國從婦女的需求發展出受暴婦女的居住正義。 此次研討會的參與人數破紀錄,在一早報到後,與會者便用心形便利貼寫下對婦女庇護的願景,貼在保麗龍板做成的庇護所外圍,最後並由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執行長翁瑛敏、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聯合國CEDAW委員Bandana Rana、歐洲理事會反女性暴力與家庭暴力行動專家團第一副主席Rosa Logar以及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等9人,在庇護所內貼上小LED燈,並一起喊口號:「用心點亮婦女的家(Light up women's shelters with love)」,象徵為受暴婦女祈福與祝願。 接著聯合國CEDAW委員Bandana Rana發表專題演講指出,在現今世界上,婦女安置議題的能見度仍然不高,資源仍不足,也沒有足夠數量的庇護所,甚至連聯合國都不是十分重視,甚至沒有足夠的庇護所資訊。因此全球婦女團體遲至2008年才建立網絡,但是資金與庇護所的數量仍然不足,24小時熱線服務也沒有增加,一站式的設施不足。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歐洲國家也有保障婦女權益的伊斯坦堡公約,尤其重視婦女的生活和生存權利,像荷蘭、奧地利、瑞典等,都有完整的婦女庇護制度,而且還有橘綠紅等分級,庇護所也不是完全封閉,而是和社區有互動;但亞洲有的國家連婦女安置庇護所都沒有,因此她呼籲亞洲各國從婦女的需求發展出受暴婦女多元的居住正義,例如從單一庇護所到社會住宅的多元模式。 亞洲婦女安置國際研討會歷時一天半結束,其中荷蘭橘屋(Orange House)的經驗特別值得台灣借鏡,橘屋依危險等級將庇護所分成紅橘綠三級,已成世界各國朝聖之處,來自荷蘭Blijf集團阿姆斯特丹橘屋的社工Claire Loeber表示,很多居住在庇護所的婦女在前幾周後返家,回到伴侶身邊,因為在庇護所居住壓力過大;另外,婦女希望暴力停止,而非關係結束;而家庭暴力似乎是一個代間問題,最後形成受暴循環,而且傳統的隱密型庇護所其實並不安全。 反觀台灣,目前還停留在婦女安置是否要進入中長期安置的評估階段,對相對人的看法相對較不友善,而且相較於橘屋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並與警方合作無間,台灣的婦女安置服務還無法做到一站式服務,能從政府得到的資源也不多,社會大眾更是不關注,因此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亞洲婦女安置網絡(Asian Network of Women's Shelters, ANWS)成員一行35人也在30日上午在ANWS主席、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的率領下,至總統府拜會副總統陳建仁。陳建仁除了感謝勵馨基金會長期提供受害者關懷與照顧的完整網絡外,允諾支持台灣主辦2019年「全球婦女安置會議」,因為那本來就是政府該做的事。 陳建仁特別指出,蔡英文總統最近曾說過:「為了迎向性別平等的時代,我們必須突破傳統的框架,讓每一位女性在台灣社會,都有足夠的選擇權和機會,去扮演她期待成為的角色、發揮最大的力量。」但為達成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先處理基本的議題與需求,預防對婦幼施暴、保護受害人,並療癒社會傷口。